营建|研讨会︱佛教贤哲、译家与类书家的文本与图像( 六 )


营建|研讨会︱佛教贤哲、译家与类书家的文本与图像
文章图片

Alexandra Kaloyanides 教授(上左)、纪强(George Keyworth)教授(上右)、童岭教授(中左)、何培斌教授(中右)、陈志远教授(下左)、蓝山(Nelson Landry)先生(下右)
密教之境(二)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回归到了篠原先生取得杰出学术成就的密教研究上 , 由郝春文主持 , 汪悦进(Eugene Wang)担任评议人 。
大足石刻研究院的未小妹和姚淇琳以证圣元年千手观音像为主体 , 对千手观音的文本与图像关系进探讨 。 通过不同译本和图像的比较研究 , 认为千手观音信仰在汉地的传播呈现出先经后像、汉地工匠参照经文和既有图式创造图像的特点;并随着信仰的流行 , 对已有文本提出了更高需求 , 图像的力量反射到新的文本中;二者相互影响 , 共同推动了信仰的传播 。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的金延美以墓葬出土木刻版画上的护身符为基础 , 梳理了护身符在高丽(918-1392)和朝鲜(1392-1910)时期的形状、功能及发展演变 , 并进一步指出护身符在中国的早期形式可以追溯到敦煌手稿中的“灵脚印” 。 她认为护身符超越了空间、宗教和文化的界限 , 揭示了中国与韩国宗教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
莱顿大学的埃拉卡(Joseph P. Elacqua)在篠原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对胎蔵界曼荼罗的文本和图像进行了探讨 , 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篠原先生的研究 。 他特别关注与善无畏相关的摄大仪轨、胎蔵图像等经常被忽视的材料 , 认为善无畏受胎藏界教义启发 , 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密教万神殿 。
营建|研讨会︱佛教贤哲、译家与类书家的文本与图像
文章图片

郝春文教授(上左)、汪悦进(Eugene Wang)教授(上右)、未小妹研究员(中左)、金延美(Youn-mi Kim)教授(中右)、埃拉卡(Joseph P. Elacqua)先生(下)
会议闭幕
陈金华教授作了闭幕发言和学术总结 。 他高度赞扬其恩师筱原教授崇高的学术成就与品格 , 也赞誉了参会论文的优质与丰富性 。 他希望参会者再接再厉 , 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论文定稿 , 结集出版 , 嘉惠学林 。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 , 会议论文集将在近期根据论文的原始语言分别结集出版 。 此外 , 篠原先生的代表作——《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密教仪式衍变研究》的中译本已于今年在世界学术出版社(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出版;同时 , 还出版了先生的自选集Narratives of Buddhist Practice及其中译本《佛教修行的叙述:汉传佛典的编辑与翻译研究》 。 相信这些学术成果的译介出版将会对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巨大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
营建|研讨会︱佛教贤哲、译家与类书家的文本与图像
文章图片

《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左)、《佛教修行的叙述》(中)、Narratives of Buddhist Practice(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