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王煜:西王母地域之“西移”及相关问题讨论( 五 )


汉武帝向西域遣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求仙 , 还可以从其对使者的任用上看出 。 《史记·大宛列传》载:“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 , 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 , 求使 。 ……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 , 言大者予节 , 言小者为副 , 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 。 ”而同书《孝武本纪》载方士李少君死后 , “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 , 更言神事矣” , 又载方士栾大“见用数月 , 佩六印 , 贵振天下 , 而海上燕齐之闲 , 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 , 能神仙矣” , 可见这些使者与方士何其相似 , 只是使者向西而方士向东而已 。
笔者前面也讨论过时人认为西极之国的大鸟、大鸟卵、眩人与西王母的关系 。 大鸟即是能助人升仙的凤鸟 , 眩人则是会仙术(幻术)之人 , 它们皆近西王母之地 , 武帝得到它们时十分地高兴 。 不少学者也相信武帝伐大宛的目的之一便是取得能载人升仙的“天马” 。 《汉武故事》中亦载有武帝曾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而不遂的传说 , 其书虽系晚出 , 武帝也不可能见过西王母 , 但这一故事正是根据武帝对西王母的信仰而编造 。
凡此种种皆可见武帝向西方和西王母求仙的热情 。 上行下效 , 这种时代风潮便很快地流行开来 , 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为奉承武帝之作 , 其中便写到“低徊阴山翔以纡曲兮 , 吾乃今日睹西王母 。 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 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 必长生若此不死兮 , 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 西汉中晚期以后开始流行于丧葬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便是这种热情向下蔓延的产物 。
东汉晚期当这种热情极盛之时却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 即一些西王母图像开始被佛像所替换 。 大概因为长期以来西王母渺不可寻 , 而随着时人对西方认识的增进和西域佛教的传播 , 人们开始知道西方的大神原来是佛陀 , 于是开始用佛像来替换西王母像 。 虽然此时佛像的意义还只是原来西王母信仰的延续 , 但人们长期以来对西方之神的信仰热情无疑为佛教的传入准备了主观条件 。 而另一方面 , 新兴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将传统的西王母信仰收入自己的信仰体系之中 , 其后西王母进入道教的神阶体系 , 成为人们升天的第二站 。 随着佛、道信仰之兴盛 , 传统的西王母信仰虽有所保延 , 终衰落不振矣!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注释从略 , 完整版请参考原文 。
编辑:湘 宇
校审:水 寿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历史中国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