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文化丨连载丨米花糖史话(23)消失的竞争者“同鑫宜”/辜世伟

人 ? 文 ? 考 ? 古
|上游文化丨连载丨米花糖史话(23)消失的竞争者“同鑫宜”/辜世伟
本文图片

消失的竞争者“同鑫宜”
——米花糖史话(23)
辜世伟
半个世纪过去
几人还知同鑫宜
时势如浪潮
只将背影留取
看看米花糖行业中一个消失者的故事 , 很能让人深思 , 给人启迪 。
“同鑫宜” , 提起这个名字 , 恐怕现在的江津人 , 多半都不知道 。
但在七八十年前 , 直至在公私合营前后 , “同鑫宜”都是江津市民心目中排得上号的一块招牌 。 “同鑫宜”与“太和斋”同为江津糖果糕点行业的知名品牌 。
“同鑫宜”与“太和斋”的关系 , 大抵就如现在“荷花”与“玫瑰”的关系 。
在采访“玫瑰”原厂长陈泽华时 , 我提到“同鑫宜” 。 陈泽华丈夫何礼孝在旁边听得兴起 , 忍不住插嘴:我记得“同鑫宜” , 解放时跟“太和斋”齐名 。 “同鑫宜”店铺在通泰门拐拐头 。 通泰门上来有个坎坎 , 坎坎下是太平岗 , 坎坎上是条小公路 。 “同鑫宜”就在现在“品荷轩”门市的对门边 。 原来那下面还有条街 , 后来被江水冲了 。 那时江边有吊脚楼······
“同鑫宜”门市比“太和斋”小点 , 米花糖品质与“太和斋”差不多 , 但还是要分高矮 , “太和斋”算第一名 , “同鑫宜”算第二名 , “太和斋”要出名点 。 当时我在航站 , 上下班要从那里过 。 有时就在“同鑫宜”买米花糖 , 一角钱封 。 那时是纸包的 , 猪油炸的 。
“同鑫宜”后来也是合并到“糖果厂”去了 。 全部私营糖杂店在公私合营运动中 , 都归并进了糖果厂 。 我最早在谢封龙药铺上班 , 参军后回来就在中药材公司上班 。 钟灿明、谢封龙、杏林村这些药铺 , 也按照政策全部合到国营了 。 先是私私合营 , 后来又公私合营 。 各个行业都这样搞的 。 做糖的合在一起 , 做药的合在一起 。 当时觉得 , 大家私人互相竞争不太好 , 政府就号召私私合营 。 是这些老板合笼来 , 免得竞争 。
看着这快八十岁的老人家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得呱呱呱呱 , 顿时觉得这老头儿好可爱!
“同鑫宜”最迟应该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就开始试产米花糖 。 从何孝礼的叙述中得知 , 至迟在解放后直至被彻底公私合营的一九六四年之前 , “同鑫宜”也一直在生产米花糖 。 从当年历史亲历者何孝礼、唐治华的叙述中 , 似乎“同鑫宜”米花糖的品质并不亚于“太和斋” 。
但当问起绝大多数江津人为什么根本就没有“同鑫宜”的印象 , 好像这个品牌从来不存在的问题 , 所有被我问询的人 , 都说不出所以然 。
是啊 , 如果再往深里追究 , 为什么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竞争时间 , “同鑫宜”米花糖的品牌始终没有超越“太和斋” , 文化影响也没能超越“太和斋” , 江津史志除了在其他事件中附带留有“同鑫宜”这三个字之外 , 绝无其他详情提及;对“同鑫宜”老板唐清和生平以及其生产的米花糖 , 更是语焉不详 。
为什么?
作为在产品品质上并不输于“太和斋” , 甚至几乎快也“太和斋”比肩同高并驾齐驱的实力企业 , “同鑫宜”以及它的主人唐清和为何如此昙花一现 , 未能像“太和斋”一样彪柄史册青史留名 , “同鑫宜”品牌在历史上消失得如此无声无息 , 被遗忘于人们记忆之外 , 这究竟是为什么 , 为什么 , 为什么?
这个消失的竞争者 , 如同消逝的文明那样的考古课题 , 让人好奇 , 让人追问 ,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 让人想知道 , 它到底发生了什么 , 是什么原因所导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