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文化丨连载丨米花糖史话(23)消失的竞争者“同鑫宜”/辜世伟( 三 )


“只有特殊点 , 才有售卖点 。 ”他们发明的米花糖 , 正是设计了超越炒米糖的工艺亮点、品质亮点和特色卖点 。 这些特殊性 , 也有别于其他糕点 。 正是陈氏兄弟确立的1.0版本米花糖的工艺亮点、品质亮点和特色卖点 , 让江津米花糖立于全国众多糕点之林 , 百年不倒 。
“只有地方性 , 才有传播性 。 ”作为发明者的陈汉卿、陈丽泉兄弟 , 同时也是精明的产品文化塑造者 。 他们没有学过现代传媒理论 , 却天生懂得文化传播的特性 , 明白自己的产品和企业的传播价值之所在 。
他们利用发明者的主场优势 , 利用首先生产者的先位优势 , 塑造和保持自己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 。 请宿儒名士题写“太和斋”店名 , 张贴散发产品广告 , 使用“双凤朝阳”商标 , 在包装上印上陈丽泉头像 , 参加省县各级产品比赛进行产品亮相 , 在各类场合彰显获奖信息······通过一系统组合拳 , 把自己作为江津地方特色名产的形象 , 昭告于世 。 使得后来的模仿者、高仿者等同质产品和企业无法企及 , 即使像“同鑫宜”这样在产品品质上并不输于“太和斋” , 在文化上也无法超越“太和斋” 。
简而言之 , 他们在做“米花糖”产品的同时 , 也在做米花糖文化 。
现在明白“同鑫宜”为啥没能超越“太和斋”了 , 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同鑫宜”会沉没于历史烟尘的原因了 , 现在已然知道“同鑫宜”品牌如此迅速就消失于人们记忆的缘由了 , 现在大概可以确定“同鑫宜”以及它的主人唐清和为何如此昙花一现甚至难以检索的根由了 。
创新 , 并成为文化亮点 , 那才能为社会所感应 , 才能被历史所记取 。
“同鑫宜”作为一个模仿者 , 而且永远是一个模仿者 。 它没有提高 , 没有创新 。 所以它不是创新者 , 它不是引领者 , 不是文化塑者 , 所以 , 它没能彪柄史册 。
那么 , 作为高仿者的“同鑫宜” , 它是否有成为独立品牌的机会呢?
假如“同鑫宜”老板有足够的智慧 , 足够的创新能力 , 足够的文化意识 , 足够的策划力和执行力······
百事可乐尚且可以后来居上 , 与可口可乐并驾齐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波导、夏新、HTC、三星那样一代代的品牌 , 被后起之秀苹果、华为辗压式超越 。 这一桩桩一件件 , 莫非不是成功案例?
但 , 我们可以推演 , 历史不能重来 。
世上本无正宗 , 做好了就是正宗 。
世上本无经典 , 做好了才是经典 。
世上本无永恒 , 做好了就能延续 。
品牌本无价值 , 做好文化 , 品牌就有价值 。 跟风没有品位 , 创新、特色、个性 , 就是文化品牌之本 。
还记得“黑鸭子组合”的法律纠纷吗?第一个“黑鸭子组合”没能火起来;其中一个成员出来另找了两个女声 , 组成第二个“黑鸭子组合” , 火了 。 第一个“黑鸭子组合”另两人失落了 , 状告第二个“黑鸭子组合”侵权 。 赢得诉讼的两位老黑鸭子又补充一位新黑鸭 , 又组成第三个“新鸭子组合”演唱 。 到底哪个“黑鸭子组合”是正宗的呢?
法律法理与市民情理 , 各有看法 。 但在人们心里 , 我只认同第二个“黑鸭子组合” , 因为她们唱得正宗 , 真正唱出了艺术魅力 。
同样的公案 , “江小白”也是个活例 。
《韩非子·说疑》论及朝代更替:“舜偪尧 , 禹偪舜 , 汤放桀 , 武王伐纣 , 此四王者 , 人臣弑其君者也 , 而天下誉之 。 ”
《三国演义》中有句话这样回答韩非:“自古有道伐无道 , 无德让有德 , 岂过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