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二 )


尺寸:10cm
来源:端方(1861-1911年)收藏
展览:《古代支那美术展观》 , 山中商会 , 大阪 , 1923年 , 编号29 , 列为端方珍藏周朝玉器 。
出版:大村西崖编 , 《支那古美术图谱》 , 上册 , 东京 , 1932年 , 编号95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此拍品外壁承圆弧四角形 , 四面中段凹陷 , 分隔四长方形兽面纹 , 应属良渚中期之作 。 此琮之兽面纹 , 双目圆睁 , 眼角上扬 , 乃良渚经典 , 细扁方形为口 , 上端二段水平边线或为前额 , 或髮际 , 边线缀浅阴刻纹饰 , 宛若髮丝 , 精细至极 , 端方亦于玉琮木盒刻铭颂讚如此鬼斧神工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此件玉琮曾为晚清盛名金石鑑藏家端方(1861-1911年 , 图一)所藏 , 玉琮木盒铭文落款“陶斋” , 为端氏号 。 端氏出身满洲正白旗 , 曾出任多项朝廷要职 , 富远见且甚具影响力 , 曾出访美国及西欧多国 , 考查各国体制、教育机构关注古玉虫、博物馆等 , 以求推动清国现代化(此木盒铭文述“西土” , 或与此无直接关联) 。 满清覆亡后 , 端氏遭军变而殁 , 其珍藏多数高古青铜器、玉器、书画遂由其族人变卖流散 。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790万落锤)
直径10厘米
来源:端方(1861-1911年)收藏
展览:《古代支那美术展观》 , 山中商会 , 大阪 , 1923年 , 编号29 , 列为端方珍藏周朝玉器 。
出版:大村西崖编 , 《支那古美术图谱》 , 上册 , 东京 , 1932年 , 编号95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盒盖题识:周组琮 。 琮之制不一 , 上有刻文者谓之组琮 。 此琮上有刻文 , 虽半已磨灭 , 能存者细如丝发 , 真昆吾刀所刻 , 此白玉有灰浸 , 西土中最上品 。 陶斋记 。 表明此件玉琮曾为晚清盛名金石鉴藏家端方(1861-1911年)所藏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良渚文化玉器绝大多数材质优良 , 在江浙平原地区出土的良渚古玉 , 如反山、瑶山、汇观山等地出土的良渚玉器 , 表面经过四千多年的岁月 , 常常会形成一层光亮、致密的膜 , 侧光下呈现明显的玻璃光 。 古人制作玉器过程中 , 需要经过开料、刻工、抛光等多道工序 , 形成绝佳的抛光效果 。 加之受到四千年埋藏环境的共同影响 , 最终形成了玻璃光的效应 ,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不规则的细微磨痕 , 这是现代电动工具加工所无法仿制的特征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