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图七反山M14:158烈沁的带钩
这类堆积密集度遭受严重破坏的玉器埋藏在墓穴中历经四五千年 , 饱水率已经非常稳定 , 突然被考古学家重见天日 , 显得很弱不禁风 。 《反山》考古报告中记叙 , 当时因为有领导要来视察 , M12不得已保存了几天 , 恰逢连续下雨 , 虽然采取了措施 , 但是雨水还是渗进了墓坑 , 反山M12:100-1玉钺朝上的一面就沁蚀甚了 , 另一面则保存较好 。 野外清理剥剔时也有经验教训 , 反山M22:20玉璜出土时刚剔去泥土 , 考古学家用了特意剪去笔尖的新毛笔 , 并洗去胶 , 蘸的还是蒸馏水 , 在非常小心的擦洗过程中 , 玉器的沁蚀面还是剥落了 。 《凌家滩》考古报告中也记叙了第一次清理玉器时 , 一不小心玉器就碎裂 , 清洗时气泡不断从水里冒出 , 都要成粉状糊了 。 这些都是野外得来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
反山墓地玉器中 , 除了黄白色的主流玉色 , 还有相当数量的一类呈青绿色或墨绿色的玉器 , 多为玉璧 。 1938年施昕更先生《良渚》报告中提到“古色盎然 , 以青绿色俗名鸭屎青者为主” , 指的就是这类玉色 。 反山是迄今出土玉璧数量最多的墓地 , 反山M23出土54件 , 反山M20出土43件 , 反山M14出土26件 , 除了少量有特别放置部位的玉璧外 , 绝大多数的玉璧均呈青绿色 。 反山M23:167玉璧 , 经检测虽也为透闪石软玉 , 但由于含铁量明显较高 , 纤维也较粗 , 所以颜色就较深 。 这类鸭屎青的玉璧料远不能与象牙黄、鸡骨白的黄白色玉器比拟 , 在反山墓地中 , 这些玉璧制作粗糙 , 保留了两面的线切割痕、边缘的片切割痕、管钻的台痕 , 成堆叠放在墓室脚端部位 , 有考古学家认为是财富的象征 , 更有考古学家认为仅仅是对于不适宜制作其它玉器的一种玉料的利用和占有 。
本文图片
图八反山M20成堆叠放玉璧的局部
在近千年跨度的良渚文化中 , 玉料当然随时空发生变化 , 良渚古城也不例外 , 何况周边地区 。 武进寺墩M3是良渚文化时期的大墓 , 随葬琮33件、璧24件 , 色泽斑驳 , 有灰白、青褐、黛青、青灰等等 , 以至于一开始考古学家误以为经过明显的火烧 , 后来才纠正为“某种物化反应有关” 。 江阴高城墩距离寺墩不远 , 是一处良渚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墓地 , 出土的玉器从材质到纹样与良渚遗址群一致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可见到了良渚文化晚期阶段 , 支撑社会意识形态的用玉制度中的关键——玉料资源出现了枯竭 。
本文图片
图九南京博物院寺墩M3的展览
同样 , 一些区域一直受到玉料获取的制约 , 如地处平原沼泽地带的嘉兴地区 , 除了高等级聚落中的核心墓葬 , 叶腊石、萤石等非透闪石软玉的使用比例相当高 , 甚至在石英类玉器已经基本消失了的情况下 , 平湖庄桥坟良渚文化墓地中还有玛瑙材质的玉钺 。 三叉形器主要出土于良渚遗址群显贵墓葬 , 是男性显贵的头部插件 , 往东到余杭临平数量就开始减少 , 到了嘉兴地区数量锐减 , 过了嘉兴地区就不出这类玉器了 , 由于玉料的限制 , 嘉兴地区出土的三叉形器中就有不少叶腊石材质 , 如桐乡新地里清理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 , 仅M108出土三叉形器 , 叶腊石材质 。 青浦福泉山遗址自始至终是良渚文化时期吴淞江区域的高等级聚落 , 由于距离玉料来源地有相当的距离 , 同时期出土的玉器中阳起石、叶蛇纹石等非透闪石软玉的比例比良渚遗址群要高的多 。
- 男主角!4本古言宠文,男主人前端方守礼,私底下却对一个她狂撩不停!
- 宠溺#3本古言宠文,男主端方自持正人君子,只对一个她宠溺无边!
- 正端方$魔道q魏婴带头破家规,思追蓝湛成助攻,蓝启仁大好白菜完了
- 书法|“参谋总长”顾祝同的15幅行楷书法欣赏,网友:字尚端方而少筋骨
- 夫君竟然暗恋我|《夫君竟然暗恋我》他雅正端方,温润如玉,该从哪里下手呢
- |3本高收藏现言宠文,男主清冷如玉,端方谦和,被她乱了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