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六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图十桐乡新地里M108:5叶腊石材质三叉形器
关于良渚玉料的原产地 , 研究者早就提出就地取材的判断 。 王明达先生曾陪同荆志淳在良渚遗址群及其西部进行过短期考察 , 结合地质构造分布图 , 认为天目山脉有生成玉矿的地质条件 , 良渚遗址群塘山金村段制玉作坊大批玉料的出土证明了这一推断 , 推测当时的先民就是在天目山中溯溪捡拾 。
那么 , 江苏溧阳小梅岭出产“梅岭玉” , 是不是良渚玉料可能的原产地呢?地质学家曾经比较过武进寺墩M5出土的玉器残件和梅岭玉的化学成分 , 检测结果基本相同 , 虽不排除梅岭玉与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用玉资源的关联 , 但是山料和河砾的获取方式还是完全不同的 。
200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干福熹院士牵头负责 , 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良渚玉器微量元素的无损测试 , 我们选取了良渚遗址群、嘉兴地区出土的近百件良渚玉器 , 结果表明近40件透闪石玉器的微量元素和含量比较一致 , 说明原料应出自同一矿源或矿区 。 同时检测发现 , 梅岭玉含有明显的锶(Sr)特征元素 , 这是反山、瑶山等良渚遗址群透闪石软玉中所没有的 , 可见良渚遗址群的玉器确另有源头 。 2013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实验室合作 , 对西距良渚遗址群约20余公里的余杭玉架山出土玉器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 , 结果分析确认玉架山与反山、瑶山玉器的微量元素种类和数值数据接近 , 说明紧邻良渚遗址群的余杭临平遗址群 , 它们的玉料来源很可能来自同一区域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在余杭地区出土的玉器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 与人们意识中的反差很大 。 实际上良渚玉器最初都是湖绿、黄绿、碧绿、深绿色 , 这种白色行内称为鸡骨白和老泔黄 。 因为地质作用和物理变化 , 次生变化受沁2000年以上 , 甚至4~5千年才能形成 。 早期的良渚玉器表面的膜已经损坏 , 纹饰模糊 , 泥土侵入后犹如石灰和石膏 , 称为解理 。 比如在新地里发掘的很多玉璧 , 只有套模板才能取出 。 鸡骨白的玉器经过阴干会恢复一些硬度 , 经过盘玩 , 人的汗水和油脂沁入后会逐渐恢复莹润 , 颜色也会改变 , 主要是变红 , 台北故宫和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很多清宫旧藏的良渚古玉 , 主要都是红色的 。
良渚先民在治玉技术上普遍采用砂解法 , 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过磨擦来切割玉料 。 从玉器留下的痕迹观察 , 当时以片状硬性物件作直线运动为特征的领切割和以弦状硬性物件作弧形运动为特征的线切割两种方法结合 , 运用于玉器的镂孔 。 玉器上细密的阴线花纹 , 主要是用手玉直接雕刻的这些细若游丝的阴线往往由若干条划痕拼组而成 。 玉器雕成后 , 表面还要打磨光滑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 。 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用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

托忒克·端方|玩良渚,都是古玉圈塔尖的人!
本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