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刘铮读《月球》︱故事并没有真的结束

生活|刘铮读《月球》︱故事并没有真的结束
文章图片

《月球》 , 郭爽著 , 上海文艺出版社·铸刻文化2021年10月出版 , 314页 , 49.00元
我不喜欢这个时代 。 你可能也不喜欢这个时代 。 我不知谁喜欢这个时代 。 如果说 , 时代也像个人一样 , 有它的心理状态 , 我想 , 这应该是个郁闷、郁悒、郁怒、郁结的时代 。 空中漫布的黑云 , 不是一下子形成的 , 它是由你一朵我一朵灰色的、深灰色的云聚集而成的 。 黑云反过来把灰色的、深灰色的云也染黑了 , 心理状态是传染的 。 黑云压城 , 什么样的心防都能摧毁 。
一、走出“怨恨文学”
在这样的时代里 , 一点也不奇怪 , 会出现这样一类文学 , 我把它称为“怨恨文学”(resentful writing) 。 “怨恨文学”最常表现的 , 就是一个纯真的、善良的人如何经受不幸和痛苦 , 如何被生活毒打 , 最后……最后 , 没有任何结果 。 “怨恨文学”就是要刻画这个人被毒打的过程和细节 , 描写他/她的忍受或忍受不了 。 刻画者用笔蘸着怨恨的汁液 , 书写伤痕与苦楚 。 有时候 , 我们甚至不必细读 , 一展卷 , 满本都有两个字浮现出来:怨毒 。
当然 , 这并不是暗示 , 作者们笔下的人物没有资格怨恨 。 当然有资格怨恨 , 他们的怨恨是理所当然的 , 是正当的 。 房思琪有资格怨恨 , 金智英也有资格怨恨 。 甚至你也有资格怨恨 , 我也有资格怨恨 , 怨恨是我们的权利及本能 。 时代糟糕 , 我们本能地讨厌它 , 这没有问题 。 我的问题是向作者们提出的 , 我想问的是:你们写这些怨恨 , 除了表达你们对自己时代的怨恨 , 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意图?
【生活|刘铮读《月球》︱故事并没有真的结束】怨恨文学——如果这个概念成立的话——至少可以上溯到《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那里 。 也就是说 , 怨恨文学是有名作的 。 但我不确定像这样一些名作算不算好的文学 , 我直觉上感到它们是不够的文学 。 “不够”的意思是 , 我觉得 , 文学不应该只是这样 , 文学不应该停留在本能的反应上 , 不是说你道中了、道出了你同时代读者的心事 , 你的文学就是好文学了 。 的确 , 有些当代文学作品 , 充其量不过是替读者叹一口气的工具而已 。 在我看来 , 文学应该是在本能的反应之上和之外的 。 假如我们都有怨恨 , 而你只写出了怨恨本身 , 那你写的又如何区别于普通人的诅咒或叹息?你照情绪的宣泄所预定的那个方向去勾描一代人的体验 , 你得到的不是体验的全部 , 而只是能被情绪宣泄掉的那部分体验 , 总有什么 , 会在这个过程中失落 , 而那可能才是文学真正应该捡拾的东西 。
今天的怨恨文学 , 常常会将人生与社会的一些基本境遇误认作某种专属于这些时代的特有东西来加以描写 。 怨恨代际的沟通不灵 , 怨恨生存竞争的残酷 , 怨恨有形及无形的权力压迫 , 怨恨在群体中的孤立无援 , 怨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但这些怨恨文学的创造者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 , 荷马、但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何尝不写这些主题 , 而他们从未对此心怀怨望 。 读当代的怨恨文学 , 你会强烈地感受到 , 作者们变着花样要传达的无非是这样一种想法:生活亏待了我 。 因为生活亏待了我 , 所以我的怨恨是理所当然的 。 我并不是想否认生活亏待了你这一事实 , 我想说的仅仅是:生活不仅亏待了你 , 生活还亏待了许许多多人 , 而且生活一直是这样亏待人的;生活好像从来没有停止亏待人 。 所以 , 不是说不可以怨恨 , 而是说怨恨没用也没劲 。 从另一方面讲 , 假如怨恨的是鸡毛蒜皮 , 那么这也侮辱了“恨”这个字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