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刘铮读《月球》︱故事并没有真的结束( 五 )


在《换日线》中 , 盈盈的思绪往返于当下与过去 , 次数之多、之频密 , 可能已超过达洛维夫人 , 而读者读它时却很有可能觉察不到任何阅读阻力 。 为何郭爽能让频繁的时间追溯在叙事里变得如此顺滑?我想 , 理由之一就是 , 真正自然而然的是感觉、是心情、是希望 , 而不是“明净故事” 。 当作者循着人物的感觉、心情、希望去写 , 她就是顺流而下、无往而不利了 。 假若她指望用叙事诡计去操纵读者的期待 , 那便无异于滚着石头上山 , 困难而悖谬 。 从这个角度看 , 我们既可以说郭爽是很有写作技巧的 , 因为她很好地达成了她的目标 , 同时 , 又可以说她没有什么技巧 , 因为她只不过朝着心的方向 。
郭爽没写出跌宕曲折的故事 , 却写出了几个意态洒然的人 , 梅芬、令曦、盈盈等女性角色 , 尤其令人难忘 。 她们将怨恨和纠结的包袱卸下 , 轻装而行 。 那种光风霁月的感觉 , 在当代创作中 , 可说是久违了 。 她们的生活 , 并非一个首尾完具的故事 , 这是因为她们像是迈着大步 , 穿过了一个又一个由故事构成的房间 , 走向外面的天地 。 这正如纳博科夫对契诃夫小说的那句评价:“故事并没有真的结束 , 因为 , 只要人活着 , 就不可能对麻烦、希望或梦想得出具体明确的结论 。 ”唯一明确的 , 就只是走下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