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兼论什么是考证、索隐、附会
作者:千湖水墨
(胡适)
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文章图片

胡适(1891—1962) , 幼年就读于私塾 , 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 。 1915年 , 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 师从约翰·杜威 。 1917年夏回国 , 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他为教授 。 1921年3月 , 应上海亚东图书馆之约给《红楼梦》写序 , 这就是后来出版单行本的《红楼梦考证》 。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得出六条结论:(1)《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 。 (2)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 , 曹寅的孙子 , 曹的儿子 , 生于极富贵之家 , 身经极繁华绮丽的生活 , 又兼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 。 他会做诗 , 也能画 , 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 。 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 , 因为不得志故流于纵酒放浪 。 (3)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 。 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 , 或稍后 。 (4)曹家极盛时 , 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势衰败 , 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 。 (5)《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 , 在贫困之中做的 。 做书的年代大概从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 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 (6)《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 , 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故贾府在“长安”都中 , 而甄府始终在江南) 。
(蔡元培)
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文章图片

蔡元培(1867—1940) , 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 , 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 光绪二十年(1894)春应散馆试 , 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 甲午战争爆发 , 开始接触西学 , 同情维新 。 1904年 , 在上海组织建立光复会 。 1905年 , 同盟会成立 , 光复会并入 , 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 。 1912年1月4日 , 民国元年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 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 1916年12月26日 , 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 聘请新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任教 , 采用“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 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 , 提倡学术民主 , 支持新文化运动 。
蔡元培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兴趣 , 受到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中所述其师徐时栋观点的启发 。 1915年蔡元培在法国将积累多年的《红楼梦疏证》(《石头记索隐》初名)基本定稿之后 , 上海商务印书馆便驰函建议他加一结束语 , 尽快发表 。 1916年1月至6月 , 《石头记索隐》在《小说月报》上连载 , 单行本于1917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印行 。 自1917年至1930年 , 《石头记索隐》再版十次 , 影响很大 。 蔡元培由此被称为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人物 。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石头记》者 , 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 。 书中本事 , 在吊明之亡 , 揭清之失 , 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 , 寓痛惜之意 。 当时既虑触文网 , 又欲别开生面 , 特于本事以上 , 加以数层障幂 , 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 ”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进行了批评 , 认为蔡先生这么多的心力都是白白的浪费了 , 是一种很牵强的附会 。 1921年9月下旬 , 胡适将《红楼梦考证》一文送给蔡元培一份 , 蔡元培阅后复信说:“《考证》已读过 。 所考曹雪芹家世及高兰墅轶事等 , 甚佩 。 然于索隐一派 , 概以‘附会’二字抹杀之 , 弟尚未能赞同 。 弟以为此派之谨严者 , 必与先生所用之考证法并行不悖 。 稍缓当详写奉告 。 ”1922年1月30日 , 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 , 副题为“对于胡适之先生红楼梦考证之商榷” , 对胡适的批评提出“商榷” 。 他首先阐明了自己进行《红楼梦》疏证的起因和取用的方法:“自以为审慎之至 , 与随意附会者不同 。 近读胡适之先生之《红楼梦考证》 , 列拙著于‘附会的红学’之中 , 谓之‘走错了道路’ , 谓之‘大笨伯’、‘笨迷’ , 谓之‘很牵强的附会’ , 我殊不敢承认 。 ”接着 , 他从几个方面与胡适展开商榷 。 他说“惟吾人与文学书最密切之接触 , 本不在作者之生平 , 而在其著作 。 著作之内容 , 即胡先生所谓“情节”者 , 绝非无考证之价值 。 ”最后 , 蔡元培仍坚持认为:“《石头记》原本 , 必为康熙朝政治小说 , 为亲见高、徐、余、姜诸人者所草 。 后经曹雪芹增删 , 或亦许插入曹家故事 。 要么可以全书属之曹氏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