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三 )


一部作品的人物塑造和事件取材是围绕立意宗旨进行的 , 蔡元培在按照作品的写法进行来源和取材探究 。 而其他读者可以脱离作品本旨 , 将作品里的人物和事件取材 , 进行另外不同的来源探究 。 于是 , 作品的同一个人物或事件 , 就产生了不同的原型结论 。 胡适发现了这个问题 , 便对蔡元培进行批驳 。 胡适说 , 按你这种方法 , 同一个人物或事件将得出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结论 , 哪有个定论?而胡适认为文学研究也要有定论 , 于是他弄了一套理论框架 , 即:作者论、年代考、版本学 。 接着胡适便对考证做了定义:要用真凭实据来确定作品的作者 , 作品的成书年代 , 以及作品的旨意 。 然后 , 胡适根据某些清人记载的有关曹雪芹的事迹 , 认为这个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后人 , 《红楼梦》作者 。
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
文章图片

但是 , 胡适找到的清人资料不能成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 。 因为在成为证据之前 , 这些材料只能叫线索 。 大家要领会线索与证据之间概念上的本质区别 。 再看 , 胡适找到的材料到底是什么呢?是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记载 。 胡适找到了一些清代读者关于《红楼梦》的评论 , 他把这些载有古人评论的内容当做了证据 , 去证明他的论点 。 胡适找到的那些记载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古人作为读者 , 对《红楼梦》阅读感受体会所作的记录 。 只是发生在很多年以前 , 被古人记录在了纸上 , 仅此而已 , 并不能直接拿来当证据 , 而且清人的记载说法有很多种 , 胡适对清人的记载只取对自己有利的 , 无视对自己不利的 。
袁枚(1716-1798)的《随园诗话》是胡适论证《红楼梦》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的主要资料 。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引用了《随园诗话》卷二第二三条的说法:
康熙间 , 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 每出 , 拥八驺必携书一本 , 观玩不辍 。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 我非地方官 , 而百姓见我必起立 , 我心不安 , 故藉此遮目耳 。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 。 及陈获罪 , 乃密疏荐陈 。 人以此重之 。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 , 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 中有所谓大观园者 , 即余之随园也……
文中的“曹练亭”应为曹楝亭 , 即曹寅 。 胡适认为有关《红楼梦》的旁证资料 , 这条最早 , 根据这个说法得出“乾隆时期的文人承认《红楼梦》是曹雪芹所作”的结论 , 并在《红楼梦考证》的初稿中认可袁枚所说的曹雪芹是曹寅之子的说法 。 胡适说这条旁证资料最早 , 只能说明这条资料是胡适所收集到的资料里最早的 , 并不能说明袁枚的说法就是可靠的 , 胡适却直接拿来当证据 。 《随园诗话》卷十六第一七条记:“雪芹者 , 曹練亭织造之嗣君也 , 相隔已百年矣 。 ”这足以说明袁枚距离他提到的雪芹的年代很远 , 袁枚关于雪芹的说法并不可靠 , 而胡适却对这条资料视而不见 。 后来胡适又根据敦诚《四松堂集》的付刻底本的一条来历不明的贴条“雪芹随其祖寅织造之任” , 又否定了袁枚的雪芹是曹寅之子的说法 , 又认为雪芹是曹寅之孙才是正确的 , 并将这个观点和袁枚的说法拼接起来 , 将观点调整为“《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 是曹寅之孙” 。 胡适并未对贴条的内容进行考证 , 直接拿来当证据 , 而事实情况是 , 没有证据表明敦诚敦敏的友人曹雪芹和《红楼梦》、曹寅有关系 , 而只是与《红楼梦》里提到的曹雪芹重名而已 。
曹家|揭示胡适与蔡元培《红楼梦》论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