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三 )


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本文图片

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本文图片

《可以失去的虚光》
王学芯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年
《迁变》
王学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

经验的综合是体现王学芯诗歌综合性写作的另一层面 , 这首先表现在城乡经验的综合性书写上 。 王学芯生在北京 , 长在无锡 , 又曾在四川成都工作 , 他对都市的体验与记忆是深刻的 。 同时 , 他也了解中国乡村和乡民状况 , 了解中国的乡土文化 , 对乡村世界的理解与体认 , 也顺理成章地构成了其个体经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诗集《迁变》就是城市与乡村双重经验的复合型呈现 , 处处有城乡经验的交织、碰撞与冲突 , 体现出城乡经验的综合性写照 。 张清华高度评价这部诗集说:“诗人写出了真正的怀乡之诗 , 并试图跨越他内心之诗的边界 , 将自我与时代、乡村与城市、文化与物质性之间的矛盾纠结 , 以冷静的笔法与审视的眼光描摹出来 。 ”并认为“这是他的中年变法 , 是他永不停歇的新的路程” , 是诗人在创作路途上达到的“自我胀破和新的境界” 。 [7]张清华既充分肯定了《迁变》在王学芯诗歌创作历程上所具有的独特诗学意义 , 又敏锐指出诗歌中体现着“乡村与城市的矛盾纠结” , 我认为是极为精准的 。
这部诗集的开卷之诗《忧伤的灿烂》 , 即给人以极大的惊悚和震撼之感:
池塘的阴影在远方闪烁
杳无声息的柳枝反复抚摸大脑的沟纹
最为忧伤的灿烂
在田野上
被桑椹和桑叶笼罩
用染黑的手指掏耳廓里溜走的风声
一年又一年喃喃低语
渐渐蹒跚而行
难以忍受的分离
窗帘翻开错位的眼睛
我的身子浮在高楼天际
魂魄像鸟在寂然里飞掠的影子
“灿烂”与“忧伤”显然是两种反差很大的情感体验 , 住于高楼大厦的城市空间 , 自然对生活会生出某种优越的“灿烂”感觉 , 但面对乡土世界不容乐观的状况与面貌(例如“池塘的阴影”“杳无声息的柳枝”“染黑的手指”) , 忧伤之情不觉涌上心头 。 城市和乡村两种不同的存在理解与生命经验 , 在诗章之中彼此聚汇、相互撞击 , 碰撞出光焰四射的思想火花 。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 , 乡土的空间正在不断被挤压和缩减 , 以往人们熟悉的田园风情、乡村景观也正在慢慢消隐 , 这是城市与乡村之间难以弥合的矛盾与冲突 , 这种矛盾与冲突在王学芯的诗中一再出现 , 从而不断强化了诗人将乡村经验与城市经验加以并蒂性阐发与综合性书写的创作个性 , 如“我收集蓑衣斗笠木犁/收集竹篾器具和辘轳放在/心灵内部展示/告诉自己/一个由桑树和稻田组成的郊外/仅存这些了”(《收藏农具》) , “房子和猫的亲密时光/被城市的旋律变成一种慷慨/田野没了猫也不见了/低矮的天空下/楼顶上挂着一轮孤单的太阳”(《一乡之望》) , “一种微笑坐落在城市的深处/挂在曾是村落的脸上//名称不改含义变了内涵/这是安慰心灵的一种身影”(《一张村落之叶》) , “这些村庄四周的植物/颓破而泣而残留在土壤里的根/在最后的光阴里踌躇//蚕和城市如同分裂的细胞/在心灵的土地上/切断了联系”(《走在狭长的桑林里》) , 等等 。 诗集《迁变》的综合性书写传达出了诗人面对城市文明不断吞噬乡土世界的残酷现实时所生发的焦虑与忧伤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