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六 )


诗歌一向被视为最高的语言艺术 , 从事这种文体写作的诗人 , 往往在语言的使用上体现出过人的智慧和突出的独创性来 , 而且往往能将各种知识门类的语言都纳入诗性言说中 , 从而体现出鲜明的综合性来 。 王学芯诗语运用的综合性特征 , 表现在不同知识学语汇的创造性嫁接、利用隐喻与象征修辞来组合日常言说中很难搭配在一起的语词、借助通感修辞来造成语言之间的暴力性聚合等多方面 。 王学芯在通感修辞上的创作能力特别突出 , 这种通感修辞 , 既使描绘不同感官体验的语言词汇有了相互沟通和彼此诠释的可能性 , 还奇迹般地打通了各种知识学范畴之间的壁垒 , 让它们形成了形象生动的对话与互照关系 , 而由于这种新型关系的建立 , 客观世界的外在逻辑与内在秩序得到了新奇的改写 , 盎然的诗意也从中脱颖而出 。 如 , “那些细小的花/有光的嗓音”(《间歇》) , 这显然是视觉与听觉之间的联通和互释 , “花”与“光”是由视觉睹见的 , “嗓音”是借助听觉而闻见的 , 将视觉之物听觉化 , 让两种感官之间的沟通来描绘花儿的美妙 , 这种通感修辞使用得很高妙 。 同时 , 由于通感修辞的恰当使用 , 诗人让植物学范畴的“花儿”与光学范畴的“光”、音乐学范畴的“嗓音”等不同知识领域的词汇发生了深刻的关联 , 产生了综合反应 , 自然世界的某种新型秩序与别样关系也由此建构起来 。 王学芯诗歌中的通感修辞比比皆是 , 语言的综合特征也在这种修辞中显露无遗 。 他的有些诗歌 , 光看标题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如“尖锐的雨”“喉咙里的海”“皮肤上的月色”“蚂蚁的天堂”等 , 这些都是依靠通感修辞综合性使用语言的重要例证 。
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本文图片

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本文图片

《现代性及其不满》
张德明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年
《网络诗歌研究》
张德明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

借助综合性的诗化书写 , 王学芯将自我对宇宙人生的细密观察与深入思考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他的诗因此充满了鲜明的现代精神和气质 。 不过 , 尽管王学芯诗歌现代性凸显 , 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沿袭和搬用西方现代主义强调张力、反讽、悖谬、含混的诗学策略 , 而是有意识地继承和借鉴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学传统 , 他的诗由此呈现着圆融雅致的艺术风格 , 具有无可替代的个人化色彩 。
王学芯诗歌雅致圆融的美学风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首先是意象的圆融 。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造中最基本的元素 , 一个诗人对于诗歌意象的选择和处理 , 既与他对世界的独特认知息息相关 , 也与他对诗歌这种文学文体的个人化理解和艺术性把握关系密切 。 王学芯诗歌中植入的诸多审美意象 , 往往显得圆融、通透 , 不失妥帖、适切 , 这些圆润意象的不断现身 , 将诗人对宇宙人生较为通达的领悟和认知形象地彰显出来 , 同时也对诗人在诗艺上的圆熟精神作出了具体的诠释 。 如《皮肤上的月色》一诗:
月色在生长拱起的雾
拎出山谷的篮子凝为一体
山峦和旷野间的树篱
抓挠皮肤上的夜晚
让一个奔波的踪影
靠在结实的小村歇息
月亮出现在山谷的脸上
长时间地倾听
黑夜中
那沉重的脚步
灰尘喧嚣和空气的消磨
以及月亮在城市损坏的言语
山谷靠得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