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四 )


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综合 , 构成了王学芯诗中经验综合的另一重要形式 。 强调知性和感性的融合 , 是袁可嘉倡导的新诗现代化的主要表现路径 。 袁可嘉认为 , “新诗现代化”的实质有两条 , 第一条 , 在思想倾向上 , 强调社会性与个人性、反映论与表现论的有机统一;另一条 , 在诗艺上要求诗人追求知性和感性的融合 , 注重象征和联想 , 让幻想与现实交织渗透 。 [8]第二条尤其重要 , 它可以被看作1940年代“九叶”诗人艺术成熟、创作成功的某种秘诀 。
自觉继承新诗新传统的诗人王学芯 , 其作品中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自然而妥帖 , 这得益于诗人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相当丰富 , 对人生又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 同时还具有纯熟老练的诗歌表达技艺 。 当他进行诗歌创作时 , 感性的经验被生动地呈现 , 理性的认知也在悄无声息间彰显 。 如《喊叫》一诗:
脚趾前的泥土或称大地
内层掏空挖掘起深藏的起源
黑漆漆的窟窿
看见
地球在塌陷
我们活在空洞之上
最好把崇山峻岭月亮和太阳
以及我们居住的房屋
祖先的坟墓
填埋进去那些表层的小孔
最好用锥形的繁星
妥帖地堵塞
为了生命和子孙
我们该慷慨一点拿出点东西出来
哪怕是自己的肉体
骨头和指甲
我们的时光已经不多
脚趾前的泥土已在碎裂
在泻入地裂的深处
大地被掏空 , 能源被慢慢透支 , 资源在不断耗尽 , 对此危情 , 诗人不得不用了“喊叫”这近乎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厉声提醒世人:快罢手吧 , 不要贻害后代子孙!诗中的形象化描述相当精彩:“脚趾前的泥土或称大地/内层掏空”“黑漆漆的窟窿”“锥形的繁星”“脚趾前的泥土已在碎裂” , 这些语句都异常生动形象 , 它们是诗人丰富鲜活的感性体验的具体显现 。 而这首诗关于人类生存和命运堪忧的主题 , 又显得极为深刻 , 但这深刻的主题是隐藏在诗人的感性描述之中 , 并非用一个陈述句直接道出 。 可以说 , 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综合 , 在该诗中得到较为适切的艺术呈示 。
其实 , 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综合性写照 , 在王学芯的诗歌创作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 看看他的诗集名字 , 如《飞尘》《可以失去的虚光》《尘缘》《老人院》 , 哪一部不是既显露着鲜活多样的生活体验 , 又隐含着深峻高妙的人生哲思呢?尤其近三年内相继出版的《尘缘》《老人院》两部诗集 , 《尘缘》中的诸诗将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体验与深奥的佛理禅意融合在一起 , 《老人院》既写对老人生活的观察 , 又表达对生命最后时光的哲学化沉思 。 两部诗集几乎是都从整体来综合书写诗人的感性与理性的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征着诗人在诗艺上的更加成熟和完善 。
王学芯|新诗研究|张德明:综合的诗艺与圆融的美学——王学芯诗歌论
本文图片

王 学 芯

在王学芯综合性的诗艺之中 , 除了主题的综合与经验的综合外 , 我们还必须关注另外两种综合形式 , 即修辞的综合与语言的综合 。 这两种综合形式都与诗人在创作中遣用的独特诗语相关联 , 其中 , 修辞的综合更多是指句段组合的综合特性 , 而语言的综合则指词汇组合的综合化特性 。 对这两种综合形式的分析 , 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和精微地了解王学芯诗歌的话语建构所体现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
修辞是不同于日常口语的独特语言表达方式 , 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并逐渐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 。 [9]作为高超语言艺术代表的文学文体 , 诗歌与修辞关系甚密 , 每一首成功的诗 , 都有着对修辞技法的合理而有效的使用 。 王学芯诗歌的修辞使用也极为精妙 , 他的不少诗作甚至能将修辞加以综合使用 , 借助出色的句式构建和话语言说 , 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情感有效释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