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锦瑟华丽(李商隐四题)|新刊

|张炜:锦瑟华丽(李商隐四题)|新刊
本文图片

“导读
李商隐和他的诗 , 留下诸多谜题 ,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误读?著名作家张炜破开迷雾 , 提供了新的解读 。
锦瑟华丽(节选)
——李商隐二十三题
文|张炜
锦瑟华丽
《锦瑟》是李商隐最有名的一首诗了 , 它是如此晦涩 , 但它最终从文学专业人士到一般社会文化层面 , 渐次洇染并广泛流传开来 。 不过市井与乡间仍旧少有人知 , 可见至今没有抵达俚俗 。 艺术的产生与传播关系之有趣 , 既难有定规又似乎遵循某种常理 。 在一部分人这里 , 《锦瑟》已成为李商隐的代名词 , 一想到“锦瑟”二字 , 马上在脑海里出现一个相对固定的诗人形象:或风流倜傥 , 或英俊潇洒 , 或柔弱腼腆——是这样诱人的想象 。 实在一点说 , 文学成就与社会层面的影响 , 不仅没有等值关系 , 甚至许多时候还恰好相反 。 深刻难解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 在很大程度上要表现出超常的复杂性 , 它需要相当多的条件与机缘才能与大众沟通 。
就李商隐来说 , 即便是文化人 , 大多数人仍不太知晓他的艺术 , 不能进入更具体的内容 , 深入领略其特质 。 这正是因为他的深邃 , 原本正常 。 他为文化人所知晓和关注的主要缘由 , 往往还是这首《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
都说读不懂 。 但是看上去真好 。 局部的意思是懂的 , 连缀起来就“惘然”了 。 现代自由诗也常有这种情形 , 意象转换频繁而恍惚 , 想要弄个一清二楚是不太可能的 。 这有点像欣赏交响乐 , 要将声音旋律切换为具体的视觉目标和思想意义 , 总是困难的 。 这样的文字有可能是高级的艺术 , 也有可能不是 。 但《锦瑟》显然是高级的 , 为什么?因为直觉告诉我们 ,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 , 因为它让我们入迷 , 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的人 , 大家深深地喜欢它 。
它是如此美丽、端庄、深切、诚恳、缠绵、深沉、隐秘 , 以至于伤感 。 就其组合的字词本身而言 , 已经是足够华丽了 , 如锦绣绘满琴体 , 弦柱锃然挺立 , 丝弦交织;蝴蝶和春心 , 珠泪和玉烟;一个睹物追思之人 , 一个万千话语无从说起之人;沧海月明 , 蚌在深处 , 珠泪晶莹;蓝田氤氲 , 玉烟袅袅;涟涟如珠耀 , 朦朦似玉晕 。 诗无解 , 则以心化之 , 自我消化 。
不仅是千余年之后的现代人 , 即便是古人 , 那些领悟力极强的天才们 , 对这首诗似乎也无法确指 。 比如宋代诗人黄庭坚读此诗不晓其意 , 请教苏东坡 , 对方解释说:“此出《古今乐志》 , 云锦瑟之为器也 , 其弦五十 , 其柱如之 , 其声也适、怨、清、和 。 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 , ‘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 , ‘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 , ‘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 一篇之中 , 曲尽其意 。 史称其瑰迈奇古 , 信然 。 ”(宋·黄朝英《缃素杂记》)这里是否为东坡之原话原意 , 已无可考 。 但就记载来看 , 此解通向了更幽深处 , 使它越发玄妙而难以言传 。 其“适、怨、清、和”四字 , 需要多么细微的感受才会获得 。 这里边需要审美者具备的条件实在是太多 , 除了人生深度、生活阅历之类的辅助之外 , 还需要写作学和诗学方面的知识来参与化解 。 实际上 , 像领会音乐一样读诗是必要的 。 这种无解其实正是一种大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