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话 , 基本上都是纯数字了 ,DJ上节目都不太会带唱片了 , 带的就是很少见的另类了 。
行业的话 , (内地传统)电台其实跟所有传统媒体一样 , 都是在疯狂地衰退中 , 比如说广深两地的收入头部电台 , 从前可以过亿的年度营收 , 现在可能就是三几千万了 。
当年很多年轻人向往(做)电台 , 作为DJ是有光的 , 现在可能就挺不一样了吧 。
依然在传统电台里头的DJ , 可能除了如你说的“收碟听歌做节目”之外 , 还要做网红(视频出镜甚至是卖货)、做业务员(卖广告)、做策划执行(活动) 。 当然除了视频之外 , 其它也一直都是DJ的工作内容 , 只是介入程度多少而已 。
澎湃新闻:这些年过去 , 你作为传播者的自信度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灵伟:审美能力跟见识有关 , 会随年资增长而增长 , 随之而来当然有更多自信和底气 。
但是现在听众的反应不如早年的强 , 毕竟也是因为听众也听得太多了 , 你放的东西他也可以自己在家放 , 从前可能比较困难 。
作为传播者 , 做一个好的节目是最重要的 , 传播自己热爱和相信的 , 其它的 , 交给听众和市场好了 。
澎湃新闻:音乐和社会面貌、群体心理的关系还蛮大的 。 聆听英伦音乐的时候 , 你也会观察背后的社会风潮变幻吗?
陈灵伟:上世纪年代中期 , 英伦摇滚几大巨头引领了风潮 。 个人觉得 , 他们当时在乐迷心目中的地位 , 是比美国人要鲜明的 , 这大概也是英国人将音乐重点打造成一个输出的产品有关 。 无论是摇滚、电子、trip hop , 都有许多当年年轻乐迷心目中的大神 。
记得当年网易音乐BBS上的爵士版 , 便有许多广东年轻乐迷混 , 虽然叫爵士版 , 实际上谈得最多的还是外国音乐 , 尤其是英伦音乐 , 重中之重就是英式摇滚 。 当年跟Selector合作的现场活动 , 招募乐迷的途径 , 除了电台 , 主要就是爵士版 。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 按理应该面对全国的爵士乐迷 , 但觉得上面的主要都是广东英伦乐迷 , 这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
当时做一次听众聚会/音乐分享会 , 是可以租中山大学的一个礼堂 , 大概容纳一千人 , 而根本不担心现场不满的 。 这一点 , 现在看 , 还蛮神奇的 。
此外 , 播放这些音乐的电台节目也是热门话题 , 当年音乐获取渠道还是比较缺乏的 , 电台有很大的优势 , 所以DJ也成为大神了 。 这一点跟现在就很不一样了 , 现在电台里播放外国音乐的著名主持人其实比当时少了很多的 。
此外 , 现在英伦音乐作为一个板块的鲜明度和影响力似乎也比当年弱了 。
总而言之 , 电台的影响力在2000年中期后逐渐下降 , 网络传播崛起 , 音乐变得海量而且唾手可得 , 乐迷也没有从前那么珍惜珍视了 。 少了DJ主领推动的方向 , 往好里说是百花齐放 , 不好的方面 , 就是扣不准国际音乐大时代的脉搏……但当然 , 这也是(中国音乐)时代的一种脉搏 。
文章图片
陈灵伟
澎湃新闻:你对音乐本身更感兴趣 , 还是对人更感兴趣?各种新音乐兴起时 , 你在现场、在那些社群中吗?
陈灵伟:音乐吧!
不过有时候 , 也会因为对人的特别喜爱 , 而去进一步研究 。 比如会看“皇后”的《谁愿永生》 , 会去打卡Jim Morrison的墓地 , 拍Oasis封面的同款照片 。
因为从音乐并非唾手可得的年代开始便做音乐推荐 , 不敢说总在现场 , 但探索心、好奇心一直都有的 。 华语的新音乐、独立音乐自己也一直在推介 。
- |专访90+产品学社:产品经理的“精英化”趋势与求职培训行业现状
- 郭红@独家专访丨记录被困异国他乡的日子,郭红的文字让丈夫周国平震惊
- 宋琳|诗歌理应给弱小无助的心灵送去温暖|专访宋琳
- 文学|专访|王跃文:文学是庄严的事,人间也不可能天天过年
- stmutepc1800!红星专访|邓乐:动态雕塑“生命的律动”让冬奥村升旗仪式永不落幕
- 飞翔|专访|诗人海男:让诗的灵感从飞翔的想象力抵达现实
- 诗人$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孙无力|大触专访丨画如其人!国潮画风一夕引爆网络,首发系列作品即上站酷首页!
- 杜甫|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江美琪&专访音乐话剧《我们与小镇》主演江美琪: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并不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