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你对英伦文化的兴趣和研究 , 除了音乐方面 , 还有哪些?
陈灵伟:英剧当然是的 , 旅行算吗?觉得自己之所以会走遍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及北爱)加威尔士 , 也是跟做节目的潜移默化有关呢 。 然后 , 在旅途中 , 那些过往听的音乐、读过的英伦文学 , 便在足迹中串起来了 。
澎湃新闻:做节目的过程中 , 会不会偶尔感到在什么地方存在文化隔阂?这时候要怎么办?或者说不定 , 局外人的视角会不会让事情产生新的有趣之处?
陈灵伟:比如说 , 以前英国音乐起过一阵南亚风潮的 , 不少南亚裔音乐人引领一时风尚 , 比如说Talvin Singe , 当时觉得很厉害 。 后来慢慢便懂了 , 尤其当自己去过英国以后 , 知道这里不单有南亚人街区(比如说伦敦的白教堂、砖巷一带) , 印度菜在英国就是很成熟的本地菜呀 , 所以就没有什么稀奇了 。
做节目、传播音乐并不是做题 , 不懂就不提好了 。 文化隔阂倒不需要怎么办的 , 交给时间好了 , 该懂的总会懂 。
澎湃新闻:有的人一世做好一件事 , 有的人想在有限的人生里多做尝试 。 你属于哪一种?
陈灵伟:后者吧 。
澎湃新闻:DJ这份工作会是终生事业吗?使命感和乐趣在哪里?
陈灵伟:DJ是可以作为终身事业的 , 近的有中国香港的Uncle Ray(郭利民) , 远的有英国的John Peel , 都是到死方休 。
不过在内地 , 大概因为电台都在体制内 , 这样的例子其实比较少 , 一直坚持幕前状态直到退休的例子其实很少 。 可能因为内地的职业上升机制推着DJ往管理岗位上 , 而明星DJ的待遇并不如境外电台 , 所以在电台里做到老的例子就很少了 。
不过这个年代 , 有了网络的空间 , 只要自己喜欢 , 当然是可以做一辈子DJ的 。
工作的使命感和乐趣 , 在于传播好音乐和获得共鸣吧 , 同样一首歌可能人人会播 , 但在我的节目中听众有特别的所得 , 这应该是DJ的满足感和乐趣、目标 。
当然 , 在过去音乐比较不那么唾手可得的年代 , 能够凭着自己的口味、渠道找到一些“独家”的资源(比如Selector)也是很自豪满足的 。
从前的书信、email、留言板上的反馈 , 不光是听众喜欢你的音乐选择 , 有时候你会发现听众在节目得到感动的细节会比你计划的要多 , 俨然又是一种互动的生态 。 这些都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互相温暖 。
澎湃新闻:你也写音乐方面的文章 。 好像你和邱大立一样 , 只要出手 , 都是写别人的好 , 不怎么批评 。 是因为天性温和豁达 , 或职业的关系 , 还是阅尽千帆的缘故?
陈灵伟:这也是个有趣的问题 , 你也做足了功课呢!
我想主要是职业关系吧 , 作为从传统电台走过来的音乐DJ , 传统电台里是没有批评烂音乐的板块的 。 不对胃口、不好的歌 , 不播就好了呀 。 其实我们在私下是会批评烂音乐的 , 有时候微博也会公开说 , 不过确实较少 。
自然我也知道 , 骂人容易红 , 也见过身边不少例子 。
澎湃新闻:做DJ需要好记性 , 还要很自律、乐于沟通 , 还有什么吗?
陈灵伟:要勤勉、谦卑、自信 , 重要的是 , 热爱 。
还有一个经常自勉的:把每一次节目都当作最后一次 , 尽量做好 , 这样就没有退路 , 也无悔了 。
- |专访90+产品学社:产品经理的“精英化”趋势与求职培训行业现状
- 郭红@独家专访丨记录被困异国他乡的日子,郭红的文字让丈夫周国平震惊
- 宋琳|诗歌理应给弱小无助的心灵送去温暖|专访宋琳
- 文学|专访|王跃文:文学是庄严的事,人间也不可能天天过年
- stmutepc1800!红星专访|邓乐:动态雕塑“生命的律动”让冬奥村升旗仪式永不落幕
- 飞翔|专访|诗人海男:让诗的灵感从飞翔的想象力抵达现实
- 诗人$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孙无力|大触专访丨画如其人!国潮画风一夕引爆网络,首发系列作品即上站酷首页!
- 杜甫|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江美琪&专访音乐话剧《我们与小镇》主演江美琪: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并不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