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刘畅 。 布娇娇/摄
徐冬冬:在创作过程中 , 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抽象绘画?这源于1997年我的创作《阳光与和谐的梦想》 。 我将自己的一本画集用西方行为艺术的方式 , 放进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 , 供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阅读 , 以求得一种新的会通 。 这个创作活动使我走进了欧美的许多国家 。 在变革的时代中 , 相互理解、相互融合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 这个活动有1700多个欧美主流文化机构参与其中 , 我收到了很多大学的邀请去做讲演 。 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演时 , 我曾说 , 21世纪中国进入世界 , 是人类文明的进程 , 这是一个文化规律 。 当一种文化极盛之时 , 需要另一种文化进行补充与平衡 。 在东西方文化中 , 这种平衡来自于东方 。 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抽象的逻辑思维 , 我认为 , 在我们的文化中也可以提炼出东方式的抽象逻辑思维 , 这是我们建立中国抽象绘画最初的设想 。
活动完成后 , 2003年我回到北京 , 隐居近20年 , 创立中国抽象绘画 。 从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 , 我完成了几十套抽象绘画 , 在那之后才开始用抽象的思维来描绘四季 , 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 想要描绘四季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就要了解大自然的智慧 , 了解古人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取精神财富 。 而如今 , 在新的文化产生过程中 , 在中国进入世界的时候 , 我们也要从大自然中获取智慧 。
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创作中 , 我是在独立面对大自然 。 如何用抽象的手段来画大自然?要做到“无知之知” , 自己进入大自然 , 独立悟道 。 过去绘画讲究构图和色彩 , 而描绘四季 , 探求的是生命之美 。
在四季绘画中 , “气”作为生命的主线贯穿始终 。 当我们用平常的眼光看一棵树时 , 经过一候即五天 , 它似乎没有变化;当我们观察宇宙之气韵时 , 在五天里 , 这棵树变化巨大 。 我们把这种变化和大自然给我们的感悟 , 通过笔端留在宣纸上 , 这就是我们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理解 。
本文图片
【|其实,二十四节气离我们并不远】访谈现场 。 从左至右:刘畅、徐立京、徐冬冬 。 刘祺/摄
主持人:请问立京老师在用文字把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记录下来的过程中 , 有哪些感悟?两位老师是如何合作、如何理解这种抽象的绘画语言的?
徐立京:我开始系统梳理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观察和感悟 , 是因为受到徐冬冬老师绘画的启发 。 几年前 , 我第一次到冬冬老师郊外的画室“云归处” , 去看他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 。 那天是大雪节气 , 北京正好也下了雪、雪后放晴了 。 到那去一看 , 一个从没想象过的情景出现了:冬冬老师把画毡铺在花园地上 , 将几大桶雪直接堆在宣纸上 。 把中国古老宣纸的张力和生命力 , 用创新的绘画方法表达了出来 。 无论是冬冬老师的绘画或是我的文字 , 都想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具有的生命感传达给人们 。
冬冬老师的绘画非常创新 , 把古老的宣纸、毛笔和西方绘画的丙烯颜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在视觉上很唯美 , 当时给我带来的视觉上的震撼 , 到现在都没有消失过 , 而且每看一次都很感动 。 但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创新 , 用新的表达来展现和解释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 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对于科学体系的构建、文化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
去年 , 我到浙江沿海的一个地方采访了一家新创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 。 这家企业是由一位海外归来的科学家创办的 。 他很有感触地告诉我 , 企业招聘的一些高校毕业生缺少抽象逻辑思维 , 很大地限制了他们的研发能力 。 对科学的研发和原理的发现而言 , 抽象逻辑思维十分重要 。 由此 , 我觉得冬冬老师用绘画艺术来展现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是非常可贵的 。 也正是通过这种新思想的探讨 , 产生了中国抽象画的绘画语言 。
- |又红了,但一次比一次离谱
- 产品经理|离职,最能看清一个员工的本质
- 春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 新华社|[二十四节气·春分]品诗词 赏春光
- |妻子生完孩子后一直不上班你愿意吗?过来人表示:不上班就离婚
- 离职|为什么很多公司的90后离职频率那么高?这三点说透了
- 翅膀|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春分
- 求职|年后考虑跳槽吗?工程师在职场上碰到这些问题,该磨合还是离开?
- |孩子很听话,其实带孩子不算累,但做完家务只想躺着
- |《我们的婚姻》“全勤妈妈”董思佳经典语录:“既然付出了跟孩子分离的代价,就应在职场拿到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