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二十四节气离我们并不远( 三 )


说到抽象绘画 , 一般人会觉得有距离感 。 但是当你去看这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的时候 , 你不会有距离感 , 而会瞬间被打动 。 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和情感 。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精神源头 , 也是生命能量的一种体现 。 如今 , 这一古老的文化又在新的时代发出新枝 , 这种探索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 , 促使我开始系统梳理我的观察和感悟 。 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
主持人:二位认为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创作过程中 , 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徐冬冬:在创作《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过程中我意识到 , 中国要发展 , 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 要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 都缺少不了创造力 。 而创造力就来自于抽象的逻辑思维 。 这是我尝试建立中国抽象绘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也有很多朋友认为 , 这个问题应该由科学家、哲学家甚至政治家来谈 , 为什么要让一个艺术家来谈?这要追溯到文化的根源 。 在人类没有文字、宗教和哲学思想的时候 , 原始绘画就已经出现了 。 绘画的本质 , 就是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 在这一点上 ,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 , 在进入新时期融汇东西方优秀文化而建立我们自有科学体系、文化体系的过程中 , 中国抽象绘画先迈出了一步 。
中国在千年不遇的大变革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 , 需要新思想新创造 。 我想告诉年轻人 , 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每个人的创造力 , 而抽象的逻辑思维不可被忽视 。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谈一谈 , 我们如何能更好地把这个文化符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 并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徐冬冬:“画画不是目的 , 问道是根本 。 ”这是我很多年前一篇文章里的原话 。 我们建立一个新的画种 , 并不是中国文人的最终目的 。 我们的事业和理想要建立在千年大变革中 , 来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与走向 。 承担这一份责任 , 才是我们的目的 。
当西方文化独大的时候 , 另外的一种文化就要与其平衡 。 实现这种平衡 , 是中国文化进入世界的外因 。 而内因则是博大精深的数千年的中华文明 。 中华文明中有“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有“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也有“和而不同”的精神 。 这种精神带给我们的是摒弃小我的宇宙观 。 在这个宇宙观下 , 要用开放的态度看待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平等 , 尊重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 同时 , 我们个人也会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东西方文化千年不遇的大冲突当中来审视中华文化 。
主持人:二位的创作是希望把古老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 请二位谈一谈 , 在如今这个时代 , 怎样能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发挥更大作用?
徐立京:《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作品的诞生 , 冬冬老师画了八年 , 此前还经历了十年的抽象绘画探索 , 加起来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完成文字的写作用了三年 , 中信出版社又编了两年 , 加起来也有十年时间了 。 但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个文化体系面前 , 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 因为这套文化体系历经了上万年的积淀和演变 , 体系成熟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 所以我们在感悟和创作的过程中 , 时刻保持着恭敬之心 。
为什么我们要花时间来观察和感悟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呢?
首先 , 它是一套大科学 , 而不是一个古老的已经失去现实价值的东西 。 我在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先生时 , 他谈到 ,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是大思维、大科学 , 是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变化的系统思维的体现 。 用积累了3000多年的大数据作为坐标来观察气候变化 , 这是古人对世界的一个独创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