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京:我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感悟 , 有三个源头 。 第一个源头是感悟自然 。 我会跟随五天一候的脚步仔细体会自然的变化 , 看街头巷尾的绿化树、不知名的小花、天上的云和晚霞 , 感受一颗小草、一棵树和天地的联系 。 第二个源头是中华文化体系 。 这个文化体系中 , 包含着大量的哲学、诗词、艺术创作 , 我会认真学习思考 。 第三个源头是冬冬老师这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 , 这是第一套用中国抽象绘画来完整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艺术创作 , 蕴含了很多新的思考 , 去感受这种新的思考 , 把这种思考阐述出来 , 也是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新体悟 。
但不论是哪个源头 ,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要用心 。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 , 刚到北京时 , 我觉得北京春天的新绿特别美 , 但又遗憾北京的春天是如此短暂 。 而且这种遗憾好像一直陪伴了我几十年 。 但几年前 , 当我开始像古人一样细致地去体会四季变化时 , 我就知道自己错了 。 立春节气时 , 窗外还是冬天的萧瑟景象 , 树枝没有发芽 , 色彩也不丰富 。 但其实 , 立春二候是“蛰虫始振” ,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小虫子已经开始活动了 。 到了立春三候“鱼陟负冰” , 冰雪在消融 , 小鱼儿在水中游了起来 。 我们的祖先用物候揭示了天地气息的变化 , 虽然我们眼前的景象还没有变化 , 但春天其实已经来了 。
只要用心去体会 , 哪怕我们每天都穿梭在都市的水泥丛林里 , 我们与大自然也不会疏离 。
还有一个现象特别打动我 。 北京春天第一波盛开的是玉兰花 。 但其实 , 它在初冬之时枝头就有花骨朵了 。 这些花骨朵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孕育 , 一直在积蓄力量 , 只等在春天绽放 。
对此 , 冬冬老师也有一个很精彩的体会 , 我把它写进了书里 。 他说 , 四季不是单一的 , 春天里含着冬天 , 夏天里含着秋天 , 这种四季轮回的气息 , 是融合在一起的 。 如果你不懂得冬天 , 你肯定不会深刻地去理解春天;如果你在夏天预知不到秋天 , 那么你对夏天的珍惜也就不会深刻 。
主持人:请问冬冬老师 , 您是如何在创作中与大自然对话的呢?
徐冬冬:我想谈一谈我是如何用雪作画的 。 在创作《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套组画的时候 , 我就意识到 , 不仅是画要与大自然相融 , 我这个人也要与自然相融 。 我春天采集甘露 , 夏天过滤新雨 , 秋天收集风沙 , 冬天盖满晴雪 , 用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作画 。
刚刚立京老师提到 , 我把雪盖在宣纸之上 。 一遍雪、两遍雪、三遍雪 , 其实这是我的情感 。 我要把我的情感、思想与这些雪融在一起 。 但我还觉得不够 , 就把画抬到下雪的天地里 , 让它盖上雪被 。 当下了一天雪之后 , 把画轻轻展开时 , 我会落泪 , 真的非常感动 。 因为它已不只是绘画的效果 , 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
当朋友来画室看这套绘画时 , 我会让他们戴上手套来抚摸它 。 从春天、夏天一直抚摸到冬天 , 画上的纹路 , 都是在那一时刻所留下的、大自然与我的灵魂悄悄相遇的瞬间 。
所以我认为 , 中国抽象绘画是能说得出来、画得出来 , 也能写得出来的绘画 。 这样一来 , 绘画再不只是构图和色彩 , 而是求万物之真 , 承载着生命的故事 。
主持人:请问两位老师有什么感悟或寄语可以分享给年轻人?
徐立京:我想和年轻人分享我在写大雪三候“荔挺出”时的一个感悟 , 即“生命的能量场里没有弱者” 。 “荔”是一种很柔弱的小草 , 在冰天雪地里生长 。 这种旺盛的生命力在祖先的眼里 , 与大雪二候“虎始交”里提到的强悍的老虎的生命力是同样的 。
- |又红了,但一次比一次离谱
- 产品经理|离职,最能看清一个员工的本质
- 春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春分|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 新华社|[二十四节气·春分]品诗词 赏春光
- |妻子生完孩子后一直不上班你愿意吗?过来人表示:不上班就离婚
- 离职|为什么很多公司的90后离职频率那么高?这三点说透了
- 翅膀|古诗里的二十四节气——春分
- 求职|年后考虑跳槽吗?工程师在职场上碰到这些问题,该磨合还是离开?
- |孩子很听话,其实带孩子不算累,但做完家务只想躺着
- |《我们的婚姻》“全勤妈妈”董思佳经典语录:“既然付出了跟孩子分离的代价,就应在职场拿到最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