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龚龑评《讽刺的解剖》|我们为何而讽刺( 四 )


斯威夫特是引述最多的英国作家
国教|龚龑评《讽刺的解剖》|我们为何而讽刺
文章图片

肖像画家查尔斯·杰瓦斯(Charles Jervas)绘制的斯威夫特肖像
《讽刺的解剖》全书引述最多的英国作家 , 是斯威夫特 。 1697年 , 在宗教讽刺寓言《一只木桶的故事》中 , 斯威夫特看似捍卫国教立场 , 抨击罗马天主教的反动和清教徒的偏激 。 就在光荣革命的前夕 , 少数不从国教者犹豫不决 , 拿不准是否要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宗教宽容” 。 斯威夫特对此耿耿于怀 , 似乎他们与天主教徒追求共同的目标 。 不过 , 这篇文章里还包含了大量对教会的尖锐批评 , 以及对神学观点的嘲弄 , 简直不像是出自一个教会人员的手笔 。 对斯威夫特的宗教立场 , 海厄特给出了耐人寻味的评价 。 斯威夫特虽然“表面上是一名基督徒 , 强烈地信仰原罪 , 但对超自然的力量毫无信心 , 在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它的创始人中 , 都看不到任何救赎的希望” (183页) 。 这是针对《格列夫游记》而发的评论 , 断定作者的内心世界谈何容易 , 更不必说这位讽刺高手了 。 斯威夫特刚出道时就写过《书战》 , 对古典派作家和现代派著作都十分熟稔 。 《格列夫游记》常被当作“儿童文学读物” , 实际上 , 它和《理想国》也很明显的精神契合 。 柏拉图的两个兄弟 , 格劳孔和阿德曼图斯 , 最后都领悟到:灵魂不可能变得“纯洁” , 或者说 , 不可能得到“净化” , 除非它脱离了人的身体及其邪恶 。 《格列夫游记》可以看成是一部“变形记” , “原罪”说到底和我们的身体或者“形”有关 。
斯威夫特对光荣革命的态度 , 更不太容易断定 。 受辉格党恩主坦普尔(也是他自己的远房亲戚)的影响 , 斯威夫特写过《威廉颂》 , 这是对光荣革命的肯定 , 但这场革命也威胁到了社会的基本秩序 , 此类担忧在1692年创作、但未曾发表的《桑克罗夫特颂》中隐约可见 。 桑克罗夫特指的是 , 刚去世的前坎特伯雷大主教 , 著名的“拒绝宣誓者” , 拒绝向威廉国王宣誓效忠 。 斯威夫特的讽刺文章 , 一如蒲柏的诗歌 , 是最为复杂的 , 个人性情、政治、宗教和族裔等因素 , 往往交织一处 。 谁能说清楚 , 斯威夫特有几张面孔?他是托利 , 还是辉格?是保守的 , 还是激进的?他自称 , 政治上是辉格党人 , 宗教上属于国教中的高教派 。 但不要忘记 , 他还说过:“我们当中的辉格和托利 , 大多数不是都声称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吗:效忠女王 , 拒绝向僭越王宣誓 , 新教统治下的王位;接受光荣革命的最终解决 , 钟情于国教 , 以及对非国教徒的宽容 。 不 , 有时 , 他们还更进一步 , 转而拥护彼此的原则:辉格分子会成为国王特权的坚定拥护者;而托利则变成了(拥护)人民自由权利的党派。 ”
斯威夫特常被当作爱尔兰的爱国者 , “自由的捍卫者”(这是墓志铭中的原话) , 这主要得益于《布商的信》(1724) 。 实际上 , 他的写作动机极为复杂 , 与热爱自由相比 , 他更痛恨伦敦辉格党政权 , 尤甚仇视乔治一世和沃波尔首相 。 斯威夫特曾经紧紧追随辉格党 , 梦寐以求在英国国教内觅得一个显赫的神职 。 斯威夫特也不太不掩饰自己对爱尔兰人和爱尔兰政治的蔑视 。 可以说 , 爱尔兰最初只是他的流放之地 。 当安女王去世后 , 斯威夫特失望地回到爱尔兰 , 并下定决心不去干涉爱尔兰的政治 。 接下来的几年 , 他主要是为安女王的最后一届政府而辩护 。 那么 , 《布商的信》背后的愤怒 , 究竟是什么?汉诺威王朝登基后 , 托利党失宠 , 辉格党反攻倒算 , 弹劾斯威夫特的老朋友、托利党领袖(包括上面提到的博林布鲁克) , 最重要的是 , 此时的辉格党政府试图加强不从国教的地位 。 1718-1719年 , 辉格党内阁提出一系列法案 , 为不从国教者规避《誓证法》和《市镇机关法》提供了各种办法和措施 。 当然 , 国教徒是不会不加反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