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剑子仙迹 , 霹雳布袋戏中一位幽默真诚 , 也颇有些“腹黑”的正道英雄 。 图源:霹雳布袋戏官方网站 。
在笔者看来 , 布袋戏对“现实”的观照还有另一层内涵 。 虽然在布袋戏中不难看到素还真和“剑子仙迹”那样“机变”且“腹黑”的英雄 , 但人们同样可以发现另一些更具传统伦理色彩的英雄:嫉恶如仇、决不妥协的“傲笑红尘”、涉足尘世 , 百死不悔的“风谷来客”商清逸、用情至深 , 磊落坦荡的蔺无双……这些英雄或许会在尔虞我诈 , “不讲武德”的“霹雳江湖”中身死道消 , 但其代表的“正道”却也总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 在某种意义上 , 这一叙事真实地观照了东亚的现代性处境:东亚民族深受传统伦理的陶冶 , 但随着其越来越深地卷入现代性背景下的全球结构 , 此种伦理能否在一个“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世界中自处 , 便成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因此 , 如果说“霹雳江湖”是一幅现代性背景下的全球图景 , 那么丰富的人物刻画便使得观众可以将自己带入任何一类角色 。 一方面 , 在台湾可以看到《漫话霹雳兵法36计》、《素还真谋略学》这样的书籍 , 人们试图“像素还真一样思考” , 以便在市民社会中无往不利;另一方面 , 人们也大可以欣赏商清逸、蔺无双等“不合时宜”的英雄——他们面对纷纭江湖坚守道义、愿以自己的牺牲铺就“正道”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 , 这正体现了东亚文明在全球化潮流中的自我塑造和道义持守 。
很大程度上 , 这正是布袋戏能吸引大批粉丝的关键 。 在B站和微博活跃着大批“道友” , 致力于“产出”布袋戏相关的视频、手绘和同人文 。 对于他们而言 , 布袋戏人物的“个性坚守”是创作灵感的永恒来源 。 同时 , 布袋戏所具有的“民族文化认同”也塑造了其独有的粉丝黏性 。 例如 , 当布袋戏剧情陷入低迷时 , 台湾“道友”大多会通过各种渠道向霹雳多媒体反映意见 , 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为之出谋划策 , 而不是像其他娱乐明星“塌房”那样一走了之 。
概言之 , 霹雳布袋戏揭示了一种传统文化“流行化”的不同道路 。 在过往的尝试中 , “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IP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元素” , 但其“话语结构”仍未摆脱好莱坞式的“英雄成长”故事 。 由于好莱坞式电影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 , 因而这些文化IP的确畅销全球 。 然而 , 这种道路并非唯一选择 。 传统文艺形式依然可以通过观照“当下现实”来获取影响力 , 且这种“当下时空”往往与文明自身的独特处境相关 , 而无需因应所谓“文化帝国主义”构造的“话语结构” 。
本文图片
蔺无双 。 图源:霹雳布袋戏官方网站 。
“文化出海”与“文化符号出海”:
传统艺术的跨国传播之旅
事实上 , 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形式 , 霹雳布袋戏不仅在域内广为流行 , 更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 早在2000年 , 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就曾在日韩与泰国上映 , 而近期的《东离剑游记》系列、以及同期上映的其他剧集甚至在英美观众中也颇受好评 。
本文图片
《圣石传说》在日本上映时的海报 。
此种跨文化传播的难度显而易见 。 首要难点之一就在于各色术语——如人名、武器、门派应当如何翻译 。 例如 , 曾有译者将“黄蓉”翻译为“Lotus Huang” , 引来读者发出“黄蓉成了黄莲花”的吐槽 。 而布袋戏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闽南方言 , 以及人物“诗号”(人物出场时所吟诗词) , 进一步加大了译介的难度 。
- 律师|《女士的法则》开播,从这四部剧判断,江疏影和刘敏涛很有“戏”
- 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前方高能,一大波文物来“飙戏”
- 手机游戏|魔兽TBC:3款休闲玩家P5毕业武器,土豪表示看不上,坐等捡漏即可
- 英雄联盟|他年薪八位数,20多岁,靠打游戏而被封“神”
- |游戏版号来了,我仍选择离开
- 北京|百年戏楼重现昆腔神韵
- 手机游戏|相关部门规定,医学教育将逐渐走向精英化!大部分医学生求职无门
- 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童子戏鹅”山子摆件
- 展览|观展|展览的入戏与出戏——杭州西湖博物馆“他是谁?探秘兰若寺大墓”展
- |“戏曲也较真儿”之这个皇帝不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