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毛姆的分隔主义自画像

【毛姆|毛姆的分隔主义自画像】毛姆是个作家中的异数 。 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凭借写作技能立身 , 而他却凭之获取了不可思议的财富 。 《月亮与六便士》又是毛姆作品中的异数 。 在距离此书问世已有一百余年的今天 , 它的诸多译本仍然在异国书店的榜单上翻涌浮现 。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 初次听闻这个书名便留下深刻印象并被勾起了些许好奇心 。 多年以后 , 或许正是这被淡忘许久的好奇心促使我选择来做它 , 填补一段出版生涯迷惘期的空当 。
毛姆|毛姆的分隔主义自画像
本文图片

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作为书名并没有在这部小说的正文中出现 , 它的来源是一篇关于毛姆的上一部小说《人生的枷锁》的评论 。 在其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雷被如此描述:“他一心忙着渴慕月亮 , 从未看见过脚边的六便士 。 ”六便士是英国当时最小的币制单位 。 在1956年毛姆的一封信里 , 同样的意思又被如此表述:“当你看向脚下 , 寻找六便士 , 你就错过了月亮 。 ”
月亮在文学传统中历来是一个重要且多义的象征 。 在浪漫主义大诗人济慈那里 , 月亮这簇冰冷的火焰象征着智识之美(intellectual beauty) 。 人类灵魂和思想中的智识是对于宇宙秩序的感知 , 常以艺术之美的形式呈现出来 。 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期是现代世界的滥觞期 , 而现代性在文艺领域的一个标志是 , 艺术作品的关注点从外部的物质世界朝向内在灵魂世界的转变 。 月亮在灵魂向度上的象征意义在浪漫主义之后的颓废主义和象征主义文艺思潮中得到更多的演绎和阐发 。 毛姆的这部小说构思始于1904年 , 出版于1919年 , 正是这些思潮泛起的时期 。 毛姆显然把握并接受了这些思潮中的一些概念 , 运用到了小说中 。 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感受到物质世界纷繁表象下的大秩序 , 仿佛在内心深处被月亮投下的冰冷光镞射中 , 有了不凡的领悟 , 并被其掌控 , 便不顾一切地投身艺术生涯 , 像仰望月亮一般 , 开始了对于美的忘我追寻 。 这种精神力量的纯粹和强大 , 让六便士所象征着的一切物质的世俗的牵绊显得微琐而无足挂怀 。
毛姆在后来的文章中言及塑造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时部分地使用了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的生平 。 小说中关于斯特里克兰德及其画作的一些描述与高更本人及其画作多有吻合 。 很多版本的《月亮与六便士》也都选用了高更的画作为书中插图 。
毛姆|毛姆的分隔主义自画像
本文图片

高更
高更专门从事艺术前也曾是巴黎的证券经纪人 , 收入丰厚、生活优渥 , 后来因股市低迷 , 收入锐减 , 几经波折便彻底转向了艺术事业 。 他曾随妻子搬去哥本哈根生活 , 两人却产生了隔阂 , 他又独自带着儿子返回巴黎 。 高更也曾几度陷于贫困 , 后来也奔赴南太平洋海岛 , 在远离尘嚣的原始环境中专注创作 , 产出了一大批令他身后声名鹊起的杰作 。 高更病逝于海岛后 , 他的经纪人为其举办了几次重要的画展 , 产生很大的影响 , 高更被推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 。 后印象主义又与象征主义有着深刻的关联 。 小说中 , 斯特里克兰德喜欢阅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作 , 而现实中的高更也是马拉美的推崇者 。
然而除了这些背景生平上的大致吻合外 , 斯特里克兰德这一人物形象的很多方面也与高更相去甚远 。 高更的遗孀梅特曾评价这个人物跟高更没有什么关系 。 将真人实事编入故事 , 拼贴剪裁 , 虚实相掺 , 是毛姆小说写作的一大特色 。 毛姆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 “我会为我想塑造的人物寻找一个现实中的人作为基座 , 真实与想象在我的作品中混合得如此充分 , 到后来我自己也忘了哪些是真的 , 哪些是假的 。 ”高更就是毛姆为塑造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寻找到的基座 。 仔细读过小说并对毛姆和高更两人的生平都有所了解之后 , 你会发现毛姆安排斯特里克兰德去做的正是他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摆脱婚姻和家庭的束缚 。 众所周知 , 用毛姆自己的话说 , 他是“四分之三不正常 , 四分之一正常”的双性恋 , 和男伴相处更为融洽 。 毛姆的婚姻发生在这部小说写作过程中 , 他是出于无奈才接纳了与他有婚外情并怀孕的医药大亨的妻子西丽 。 婚后两人的家庭生活颇为不谐 。 毛姆大部分时间都和他的男伴哈克斯顿在外旅行 。 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哈克斯顿为毛姆收集小说素材 , 充当保镖 。 两人相伴三十年 , 毛姆作为“故事圣手”的声名里也有哈克斯顿的一种效力 。 西丽是著名的室内装饰设计师 , 开创了那种大面积采用纯白色的简约冷淡的装饰风格 , 当时在伦敦颇为流行 。 这也与小说中对妻子特长的描写相吻合 。 西丽应该是斯特里克兰德妻子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