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景|解读|东坡词 “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 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 , 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
《蝶恋花·春景》
原文“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
蝶恋花:词牌名 。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 。 双调 , 六十字 , 上下片各四仄韵 。
褪(tuì):萎谢 , 脱去 。
飞:一作“来” 。
绕:一作“晓” 。
柳绵:即柳絮 。
天涯何处无芳草:指春暖大地 , 处处长满了美美芳草 。
渐悄:渐渐没有声音 。
多情:指旅途行人过分多情 。
却被:反被 。
无情:指墙内荡秋千的佳人毫无觉察 。
译“花儿残红褪尽 , 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 燕子在天空飞舞 , 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 , 但不要担心 , 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
围墙里面 , 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 , 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 , 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
慢慢地 , 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 , 行人惘然若失 , 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 ”
本词是伤春之作 。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 , 情景交融 , 哀婉动人 。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 , 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 , 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
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 。
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 , 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
“花褪残红青杏小”是典型的暮春时节 , 这个季节燕子已经归来 , 田野中、溪水边 , 到外可见它们轻捷的身影 。
杏花已经残败飘零 , 小小的青杏挂满枝头 。
虽然苏轼笔下展示的是一幅暮春景象 , 却没有丝毫的伤春之感 , 反而是处处勃勃生机 。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 , 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 , 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
接着 , 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 , “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 , 曾有人以为应是“晓” 。
通读全词 , 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 , 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
而燕子绕舍而飞 , 绿水绕舍而流 , 行人绕舍而走 , 着一“绕”字 , 则非常真切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 , 愈来愈少;普天之下 , 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
“枝上柳绵吹又少”增加了春色的立体感 , 为整幅画面披上了朦胧的面纱 , 给读者一种雾里看花 , 似有还无的感觉 。
漫天飞絮与连天碧草 , 勾勒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 置身画外 , 仍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季节 。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
“墙里秋千墙处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 , 将墙里与墙外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点出了秋千 , 但一个“笑”字就将墙内外的心情清晰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
相较而言 , 高墙之外的人就显得太过落寂了 。
墙外的小路崎岖不平 , 绵延向远方 , 形单影只的词人背着行囊 , 拖着沉重的步伐默默前行 。
高墙之内的秋千上 , 年少不识愁滋味的佳人无忧无虑的悠悠荡荡 , 欢声笑语飞出高墙之外 , 传入行人的耳中 , 引起行人无限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