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是什么意思( 二 )


那么,法国人为什么这么爱用盎格鲁-撒克逊这个词呢?为什么在英语世界基本放弃使用这个词以后 , 法国人还在接着用它?答案在于这个词的复杂历史 。自19世纪中叶到现今这段时间,这个词在其意义上发展出了一些具有法国特色的成分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盎格鲁-撒克逊一词逐渐地与法国的国族认同紧密地联系了在一起 。简而言之:当法国人谈到“盎格鲁-撒克逊人”,或者把这个词当作形容词来使用时,他们想真正谈论的其实是他们自己 。“盎格鲁-撒克逊”是所谓“法国性”(Frenchness)的一面镜子,它是法国的另一个自我(alter-ego),也常常成为法国最为恐惧的敌手 。
随便扫视一下上面的谷歌N-Gram图表,即可知道这个词的命运是如何与现代法国国家建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时刻相联系的 。图表中的四个高峰期分别是1860年代末至1870年代初、1900年左右、1920年代中期以及二战以后——正好与法国的崩溃与转型重合在一起 。21世纪的法国人继续使用这个词,并掀起一股小高潮的 。这或许表明法国人又处在了这样的一种历史时刻上——法国人正在掂量自己应该吸纳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哪些成分,以及应该相应地抵制哪些成分 。

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话说回来,我们有必要回到19世纪中期来分析一下这个词的起源,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它是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获得现今所具备的这种意涵的 。在1850年左右,法国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和使用,仍然没怎么超出它原先指代的“中世纪早期”那个含义 。到了1860年代 , 拿破仑三世计划将法兰西帝国的版图拓展到拉丁美洲 , 但未获成功,此时盎格鲁-撒克逊开始在法语中获得一种新的含义 。例如,在1857年的法文学术期刊《拉美种族研究》(Revue des races latines)中就出现了将“盎格鲁-撒克逊主义”(Anglo-Saxonism)与“拉丁性”(Latinity)这样的说法并列的情形,藉此将法国置于一个遍布全球的“拉丁世界”的中心,这个所谓的拉丁世界的范围从南美洲、加勒比海一直延伸到了马德里和巴黎 。显然,这样建构起来的世界蓝图基本忽略了英美的国际地位,而这两个国家在接下来的年头里即将在法语的“盎格鲁-撒克逊”概念中取得核心位置 。
随着时间的流逝,法国帝国主义精英之外的群体也逐渐开始使用这个词了 。一个显著的标志是1877年出版的埃米尔·里特(Emile Littre)主编的《法语词典》(Dictionnaire de la langue francaise) , 其修订版收入了这个词 , 这体现了它的广泛使用 。在“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历史上的原意(即主要与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历史与语言相关的那层含义)之外,里特的词典还提到:“当我们谈及美国人和英国人归属的那个种族时,我们一般会统称他们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到了1870年代后期,“盎格鲁-撒克逊人”已经发展为了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具有跨国性并包含族群-种族方面的刻板印象 。
这个词在1870年代后期的兴起,很难说完全是偶然事件 。那时法国刚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接着又受到巴黎公社的冲击,这使得当时的法国人群起发掘自己的“国魂” 。具有改良及自由主义倾向的精英在当时所采纳的常见策略,就是向国外寻求思想理念来帮助法国复兴 。为此,英国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第一站 。与内外交困、深陷战争泥潭的法国相比 , 英国是一个处处旗开得胜的帝国主义强权 , 其影响力遍及全球,经济力量在欧洲范围内无人能敌 。
这样的英国观——说远一点就是盎格鲁-撒克逊观——在19世纪末法国国内颇为活跃的公共论辩中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1897年,学者埃德蒙·德莫林(Edmond Demolins)出了一本小册子《盎格鲁-撒克逊人取得霸权的根据何在?》(à quoi tient la superiorité des Anglo-Saxons?,英译为Anglo-Saxon Superiority: To What It Is Due),诉诸一堆耸人听闻的数据、高度表面化的观察,以及种族分类学理论来论证为什么盎格鲁-撒克逊人最适合于现代世界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走在追求帝国霸权的路上——说得直白一点:这本小册子的多个版本在其第一页均附有一幅世界地图,以凸显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也是因为他们在促进经济成长方面的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