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 七 )


注 释:
[1]李有骞.朝鲜半岛旧石器材料及工业类型的初步研究——兼谈对吉林省东部地区旧石器研究的几点认识[A].边疆考古硏究(第7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赵宾福.东北旧石器文化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2]冯恩学.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J].北方文物,1991(04).
[3]成璟瑭.朝鲜半岛青铜武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4]段天璟,成璟瑭,曹建恩.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研究的重要发现:2010年赤峰魏家窝铺遗址考古发掘的收获与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4);成璟瑭,塔拉,曹建恩,熊增珑.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与认识[J].文物,2014(1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党郁,孙金松,沈莎莎.赤峰市林西县柳树林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J].草原文物,2015(01);熊增珑,樊圣英,吴炎亮,李松海,高铁.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的发掘[J].考古,2017(02);熊增珑,樊圣英,李道新,李松海,辛宇,高铁.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J].考古,2017(07).
[5][韩]崔茂藏.韩、中新石器文化比较检讨——以放射性碳素年代为中心[J].中国学报,1976(17).
[6][韩]金元龙.韩国考古学概说[M].首尔:一志社,1977.
[7][韩]任孝宰.韩国中部地方新石器文化的相似性与相异性研究[J].韩国考古学报,1977(02).
[8][韩]韩永熙.朝鲜半岛中西部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陶器编年为中心[J].韩国考古学报,1978(05).
[9][韩]安承模.新石器时代[J].韩国考古学报,1988(21).
[10][韩]申淑静.韩国的新石器文化研究倾向——到1945年为止[J].上古史学报,1993(12).
[11][韩]任孝宰.关于新石器时代韩国与中国辽宁地方的文化关联性[A].韩国上古史的诸问题[C].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7.
[12]李亨求.渤海沿岸古代文化之研究[D].台湾:台湾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7.
[13]姜仁求.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文化研究的论评——与朝鲜半岛古文化起源相关[M].首尔:一志社,1991.
[14][韩]金教年.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D].首尔:成均馆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94.
[15][韩]金英熙.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之字纹陶器研究[D].首尔:首尔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95.
[16][韩]卜箕大.关于红山文化原始龙的批判性再检讨——以对孙守道“猪龙”的批判性检讨为中心[J].白山学报,1993(77).
[17][韩]卜箕大.试论红山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关联性[J].文化史学,2007(27).
[18][韩]宋银淑.之字纹陶器的发生背景[J].新石器考古学报,2004(07).
[19][韩]林尚泽.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中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化的比较[J].白山学报,2014(100).
[20][韩]洪恩卿.之字纹陶器研究[J].人文学研究,2016(31).
[21][韩]梁大彦.辽河文明论与红山文化的考察[J].国学研究论丛,2010(05).
[22][韩]赵法重.中国辽河文明论的展开及意义[J].韩国史学报,2013(51).
[23][韩]金正烈.红山文化论——以牛河梁遗址与中国初期文明论为中心[J].韩国古代史研究,2014(76).
[24][韩]金正烈.红山文化 , 现象与争点[J].韩国上古史学报,2017(96).
[25]朱延平.红山文化彩陶文化探源[A].边疆考古硏究(第6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6][韩]裴炫俊.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的关系考察[J].东北亚历史论丛,2021(74).
[27][韩]吴大洋.红山文化积石塚遗址的型式与变迁过程[J].东洋学,2014(57).
[28][韩]吴大洋.大连地区初期积石塚遗址的现状与特征——与红山文化后期类型的关联性检讨[J].白山学报,2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