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唐王维《辋川图》摹本
两宋时期 , 出现了大量以山水画入园的写意山水园林 , 诗画与园林互相影响 。 北宋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中 , 记述了当时闻名的19处园林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都人争先出城探春 , 州南则玉津园外学 , 方池亭榭 。 玉仙观转龙湾西去 , 一丈佛园子、王太尉园 , 奉圣寺前盂景初园 , ……大抵都城左近 , 皆是园圃 , 百里之内 , 并无闲地 。 ”这描写的是清明时节 , 北宋京都之人皆到城外园林之中寻找春天的痕迹 。 南宋偏安一隅 , 私家园林也多集中在苏、杭一带 , 在《梦粱录》《武林旧事》等文献中也多有记述 。 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山水清远 , 升平日 , 士大夫多居之……故好事者多园池之胜 。 ”宋代游园风尚之流行 , 不论老少 , 不论贫富 , 皆参与其中 。
到了明清 , 社会日趋富裕 , 商业与物质文明日趋繁盛 , 园林建造雅俗交汇 。 园中建筑的空间被放大 , 留给景观建造的空间相对减少 , 出现了“以小见大”的象征手法 , 以追求“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 , 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境地 。 文人亲自参与设计、营造 , 于一块湖石、一洼清水中追求自然写意 。 计成的《园冶》与文震亨的《长物志》被誉为古代造园之双璧 。 《园冶》全面系统总结和阐述造园法则与技艺 , 而《长物志》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文玩清赏 , 呈现了晚明文人园林雅致生活方式的范本 。 中国园林艺术自此到达顶峰 。
从营建安全家园的囿圃 , 到诗意栖居的江南园林 , 一条从达成朴素生活诉求 , 向集理想景境、生活功能与审美情趣于一体 , 螺旋式上升的园林思辨与美学演进之路 , 清晰可见 。
园林生活的审美是从感官愉悦 , 到心神舒畅 , 再到精神升华的过程 , 建构出理想世界“桃花源”与“城中山林”的镜像
“静念园林好 , 人间良可辞 。 ”园林生活的审美是从感官愉悦 , 到心神舒畅 , 再到精神升华的过程 。 人类通过眼、耳、鼻、舌、身来感知世界 , 此五者被称为“五识” 。 在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的基础上 , 通过认知识别而产生意识 , 为第六识 。 六识让园林主体更加关注对生命的感知 , 通过艺术性的创造 , 观照现实生活中的自我 , 从而为园林烙上了性灵的生命之痕 。 园居生活中多感官的审美包括:视觉享受——如快雪时晴 , 绿荫纱窗;听觉享受——如梵音鹤鸣 , 涛沸听泉;味觉享受——如品茗漉酒、冰饮飨食;嗅觉享受——如花木清气 , 幽室焚香等 。 以下撷取几例 , 一探园中天籁:
赏石观花 , 泛舟垂纶 , 可谓最显而易见的一种园林生活 。
“园可无山 , 不可无石” , 以泉石养心怡情 , 陶冶情操是营园的主旨 。 园林作为“第二自然” , 移山缩地 , 将三山五岳放入咫尺天地 , 以达“一峰则太华千寻 , 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境地 。 而园林植物多比兴君子品格 , 寄托了深邃的文化寓意 。 如松 , 挺立坚贞 , 竹 , 竹节中空 , 君子以松、竹自喻 , 突出其坚贞的节操与高洁的品行 。 洪适的盘洲园建“有竹轩” , 其《有竹轩》诗云:“贤哉耐久朋 , 结盟同岁寒 。 ”园林中芭蕉多种植于庭院窗前或墙角 , 与竹子并称“双清” , 正如李渔《闲情偶寄》所述:“蕉能韵人免于俗 。 ”园居四时讲究莳花清供 , 以器载道 , 以境为尚 。 瓶花是文士的雅尚 , 是幽居之伴 , 是隐逸之侣 , 软化了园林硬质的物理环境 , 迸发出高雅的审美情趣与深层的情感认知 。
- 广陵散|中华第一神曲广陵散,出现一次死一个人
- 吕纯山|聚焦科研|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吕纯山
- 唐诗三百首|抖音联合南开文学院、中华书局推出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
- 北京故宫|914件故宫文物将亮相香港故宫开幕展 中华国宝耀香江
- 离职|没有领导力的管理者,正在逼优秀员工离职
- 中华文明|东西问丨吉平: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
- 中华艺术宫|云端探秘,宫中寻宝,看看中华艺术宫“当家人”推荐的这些珍品你了解多少
- 谢露嬉|传播中华文化,海外侨胞探新路(侨界关注)
- |【长图】2022(壬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祭伏羲文
- |第五届“泉荷奖”济南市优秀青年演员比赛决赛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