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原文翻译赏析,寄黄几复全诗的意思( 二 )


“寄雁传书” , 作典故用 , 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 。但相传大雁南飞 , 至衡阳而止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 , 声断衡阳之浦 。”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 , 郴阳和雁无 。”黄庭坚的诗句 , 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 , 写得更有情趣 。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 , 甚至可说是“陈言” , 谈不上“奇” 。张耒称为“奇语” , 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奇” , “奇”在何处 , 他没有讲 。其实 , 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 , 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 , 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 , 看来是弄错了 。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 , 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 , 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 。结合诗意来看 , 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 , 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 , 紧接着就分别了 , 一别十年 。这两句诗 ,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 ,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诗人摆脱常境 , 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 , 却拈出“一杯酒”三字 。“一杯酒” , 这太常见了 , 但惟其常见 , 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 。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 , 明日难重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 , 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 , 或谈心 , 或论文 , 总是要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 , 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 , 也很陈熟 , 但正因为熟 , 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 , 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 , 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
其实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 , 也不那么容易 。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 , 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一词 , 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 , 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 , 舟楫恐失坠 。”“夜雨” , 能引起怀人之情 , 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江湖”而听“夜雨” , 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之时 , 需要点灯 , 所以接着选了“灯”字 。“灯” , 这是一个常用词 , 而“十年灯” , 则是作者的首创 , 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 , 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 , 各自飘泊江湖 , 每逢夜雨 , 独对孤灯 , 互相思念 , 深宵不寐 。而这般情景 , 已延续了十年 。
晚唐温庭筠不用动词 , 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 , 写出了“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两句诗 , 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 , 颇为后人所称道 。欧阳修有意学习 , 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 , 柳色野桥春”一联 , 终觉其在范围之内 , 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 。黄庭坚的这一联诗 , 吸取了温诗的句法 , 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桃李”、“春风”、“一杯酒” , “江湖”、“夜雨”、“十年灯” , 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 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 , 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 , 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