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谈炯程评《新九叶·译诗集》︱在诗的翻译中,汉语已然被改变( 五 )


骑士|谈炯程评《新九叶·译诗集》︱在诗的翻译中,汉语已然被改变
文章图片

桑德拉尔(1887-1961)
骑士|谈炯程评《新九叶·译诗集》︱在诗的翻译中,汉语已然被改变
文章图片

阿波利奈尔(1880-1918)
长诗的后半部分 , 他频繁使用一行诗去命名 , 去造成场景的跳跃:“你 , 在马赛 , 在一堆西瓜里” , “你 , 在科布伦茨 , 在巨人旅店” , “你 , 在罗马 , 坐在日本楂树下” 。 征引地名丰富诗的空间 , 这种技法显然得自桑德拉尔的《散文》 , 不同的是 , 桑德拉尔的诗本身即以旅行为线索 , 《城中村》一诗从标题看 , 则要求诗人更专注此时此地 , 但如果只看到这一方城中村的现实 , 很容易使诗显得逼仄 , 所以阿波利奈尔把飞机嵌进诗中当作一条副线 , 为诗赢得自上而下的全景视角 。 随着叙事展开 , 长诗的形式趋于破碎:值得玩味的是 , 只有这些破碎的诗行直接描写城中村的景象 , 这些单行诗、双行诗就仿佛一条条彼此隔绝的街道 , 每一行里都是某种单子般四散的现代感性 。
我们尤可以注意《城中村》一诗结尾的两节一行诗 , 这样的结束方式既突兀 , 又强力 , 与《散文》一诗的结尾相似 。 《城中村》与《散文》都是关于空间的诗 。 但《散文》更加大开大合 , 这不仅体现在《散文》一诗的描写对象:西伯利亚大铁路 , 这条铁路由沙俄政府在1916年建成 , 西起莫斯科 , 东至海参崴 , 全长九千两百八十八公里 , 至今乃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 , 它连接了两个全然陌异的世界 , 欧洲与东北 , 它穿过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监狱 , 在那里 , 沙皇甚至可以鞭打并流放一口用作起义信号的钟;《散文》一诗采用了比阿波利奈尔更彻底的自由体诗行 , 有时长得可以充满一整行 , 有时也可以只有短短几个音节 。 在马拉美及以兰波为代表的后象征主义之前 , 法语诗的格律十分严格 , 不同于希腊语的长短格 , 拉丁语的轻重音及英语的抑扬格 , 法语诗不重音步 , 而重音节的整齐 。 最常用的是十二音节的亚历山大体诗歌 , 亚历山大体每六个音节间还要插入一个停顿来形成节奏 , 这被称为半逗律 。 所以桑德拉尔在《散文》中完全无视传统法诗格律 , 是具有革命性的 。
与之相比 , 《海滨墓园》在诗律上似乎更拘谨、规整 。 我们往往会被他思辨性的哲学内容吸引 , 而忽视这首诗的形式因素 。 事实上 , 瓦雷里提倡的蒸馏水般的纯诗 , 要求从诗歌中剔去除语言本身以外一切非诗的材料 , 其中就包括哲学 。 哲学不过是瓦雷里用来挂诗歌的钩子 。 他自述《海滨墓园》是从一种节奏开始的 。 这种节奏不同于以往任何法语诗的节奏 , 所以他选择用几乎从来被使用过的六行诗来呈现这种节奏 。 相比高雅的八行诗 , 六行诗节看上去几乎和被砍掉双腿的穿袍贵族一样残缺了 。 瓦雷里正是用这种尴尬的诗节形式去书写 , 去完成格律的内爆 。 他的诗歌不再按照文学的逻辑 , 而以音乐的逻辑组织 , 正如他本人对象征主义的定义:诗歌在音乐里的一次迫降 。
骑士|谈炯程评《新九叶·译诗集》︱在诗的翻译中,汉语已然被改变
文章图片

瓦雷里(1871-1945)
音乐在现代诗歌中的影响无处不在 。 我们可以在桑德拉尔的《散文》里看到赋格曲与交响乐的技巧 , 马雅可夫斯基的四部曲《穿裤子的云》则充满鼓点般的短诗行 。 对音乐的推崇始自德国浪漫派和意志主义哲学 , 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意志的语言 , 它是超越于意义与内容之上的纯粹的形式 。 音乐没有标题也不需要标题 , 它还没有被驯化为一种沙龙中的呢喃 , 它是雕刻时间、记忆与幻想的艺术 , 它让这些元素解域化 , 鸟鸣般赤裸着呈现在听者面前 。 所以 , 现代诗要求的音乐性 , 不再是装饰性的头韵、脚韵 , 而是要以词语打开一个暗箱 , 让句子浸透在时间的流溢与存在的绽开中 , 成为结晶般的绝对语言 。 所以 , 并非只有格律诗才能有足以被分析的音乐性 。 自《巴黎的忧郁》和《彩画集》以来 , 散文诗也成为许多法国诗人的选择 , 僻如圣·琼·佩斯、克洛岱尔和马克斯·雅科布 。 在完全放弃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后 , 这些散文诗却获得了另一种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