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冯庆:狼如果穿戴上衣冠,它的野性真的被驯化了吗?

狼人|冯庆:狼如果穿戴上衣冠,它的野性真的被驯化了吗?
文章插图

原文刊于《文汇报》2021年9月12日 刊第七版“读书”,标题为《狼如果穿上衣冠》
法国学者米歇尔·帕斯图罗的名作《狼的文化史》中译本面世,在常人看来,或许只是在眼下中国图书市场的“文化热潮”中激起了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如今的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文化史”:婚丧嫁娶、饮食起居、博物考古、街头巷尾……一切均可以“文化”为名,也均可成为历史书写的主题,这也许并不意味着历史研究的路径变得更加“多元”或“丰富”,毋宁说,其中蕴藏着让严肃议题消解为猎奇谈资的风险。然而,若是带着这样的担忧来阅读《狼的文化史》,却会发现,书中用神话寓言、图像艺术和文学想象等素材串联勾勒而成的“狼”的文化意象,实际上会让我们直面一个萦绕欧洲文明数千年的重大历史问题——如何对待人类本性中固有的“野性”?
狼人|冯庆:狼如果穿戴上衣冠,它的野性真的被驯化了吗?
文章插图

《狼的文化史》[法]米歇尔·帕斯图罗著白紫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4月出版
狼在“文化”中被驯化成节制而忠诚的狗?
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用文化来化解野蛮。诚然,在文明和野蛮之间划出界限,确立制度、法律、礼仪和文化,这样的行动体现着人类对自身区别于其他动物之本质属性的实现。这一“文明化”的历程,也是人类作为动物的某些自然属性——如贪欲、残暴和放荡——遭到压抑与改造的历程。对于晚熟的欧洲文明来说,这一体验尤为显著。《狼的文化史》借助词源学和民俗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古希腊、凯尔特和高卢,象征着文艺、礼仪和知识的太阳神的神格里,往往蕴藏着与“贪婪、狡诈、盗窃成性”的狼有关的形象或内涵(页13-23)。这就好像“太阳神”最终征服了“狼”,并让其隐遁在文明的光辉之下一样。这一细节让我们窥见了全书的核心线索:人类的自然野性,在“文化”的历程中不断被驯化,就像贪婪且不羁的狼最终被驯化成节制而忠诚的狗那样。讲述一个“狼”逐渐穿上华美衣冠的童话寓言,将有助于让人对文化启蒙充满信心。
狼人|冯庆:狼如果穿戴上衣冠,它的野性真的被驯化了吗?
文章插图

荷马在《伊利亚特》第十卷里讲述了披着狼皮的特洛伊间谍多隆的故事。多隆相貌丑陋但跑步速度惊人,为了赚取阿克琉斯的战马这个奖励,他接受了深夜逃出特洛伊,潜入希腊军营刺探情报的间谍任务,他把自己装扮成一匹狼,并模仿狼的步态,但这个诡计被狄俄墨得斯和尤利西斯拆穿,他不得不招供,但依然被斩首。多隆(dolos)自此成了希腊语里“诡计”的词根。
可是,漫长的欧洲文化史又告诉我们,“狼”的幽灵并未随着文明的进步而被祛除。这或许是因为,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狼”的本性又必不可少。罗马国父罗慕路斯曾受母狼哺育,这或多或少指涉着其以杀伐立国的恐怖真相。帕斯图罗则告诉我们,随着国家的成长,这种象征原始暴力的育婴母狼崇拜逐渐被代表丰收的农牧崇拜所吸纳、净化(页31),这无异于说,罗马人——及其欧洲的后嗣——已经学会了用优美和崇高隐藏这种真相。这样一来,“野蛮/文明”的二元关系,事实上也就并非历史中的先后关系,而是艺术中的表里关系。如帕斯图罗所言,对于狼这种“担任着这个世界与亡灵世界的中间人”使命,且“拥有邪恶的绝对力量”的动物,古代人倾向于缄口不提,若是提起,也要“用绘图或是其他的表达方式取而代之”(页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