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 四 )


【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二、早期“高士图”的创作与名家
自古以来 , 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 , 使人物画起始就担负着成助教化人伦的社会功能 。 古人将绘画按题材内容分科 , 人物画始终排在前列 , 如:
A.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六门 。
B.北宋《宣和画谱》分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十门 。
C.南宋邓椿《画继》分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八类 。
D.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画家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神鬼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
由于人物画的纪实性、社会性以及历代大量名家的涌现 , 早期绘画类文献记载中给予人物画名家以重要的地位 , 被著录人数和作品也远超其他画科 。 仅以画家人数为例 , 如北宋初年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记录人物画家神品六人、妙品十五人、能品十九人 。 一类共四十人;山水、林木、蕃马、走兽画家神品二人、妙品六人、能品十人 , 四类共十八人;花卉、翎毛、鬼神、屋木画家神品七人、妙品十二人、能品十四人 , 四类共三十三人 。 再如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所记仅宋代绘画名家一百四十六人中 , 人物画家就录入五十三人 , 其余为花鸟三十九人 , 杂画(蕃马、水牛、走兽、鱼龙、屋木、舟车)三十五人 , 山水二十四人 。
人物画以其直观性、形象化和感染力 , 起到了令观者“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 , 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的审美效果和化育作用 。 “高士图”正是基于人类普遍认同的崇尚善良的道德 , 向往自由的天性以及对高尚品格的景慕而产生的 。 通过“高士”的形象和故事 , 传达、寄寓画家与观赏者对先贤及同时代蔑视权货、高洁自持者的敬仰之情 。 可以说 , “高士图”是历代人物画家最为青睐、最能体现其人生理想与情操的绘画题材 。
1.魏晋时期“高士图”的创作
较早见于记载的纸绢画“高士图”多集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但作品多已不传 , 研究者只能通过史籍载述中的图名或画面描述 , 判断其题材归属 , 并借助部分唐宋时期的临摹之作大致梳理出早期“高士图”绘制的特点:
其一 , 作品的取材多源于先秦以来文献典籍中记述的高士故事 , 且这些题材选择、故事情节在宋之前已基本定型 。 如“巢由洗耳”“竹林七贤”“商山四皓”等 。
其二 , 作者基本涵盖了各时代长于人物画的名家 。 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孙位等 。
其三 , 长卷构图借鉴了早期“鉴诫画”中“图传”的式样 ,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 如《六逸图》《孔门弟子像》等 。 直到明末 , 这种图式还在被使用 , 如《渊明事迹图》等 。
下表所列文献著录魏晋时期“高士图”的主要作品 , 从中可窥见当时此题材创作情况之一斑 。
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
文章图片

魏晋画家除了对秦汉典籍中“高士”故事进行阐释外 , 大量的创作是围绕当时的高洁、风流之士展开的 , 其中“竹林七贤”的人物故事占了很大比重 。 “竹林七贤”即阮咸、刘伶、向秀、嵇康、山涛、王戎和阮籍七位逸士 , 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 他们崇尚“老、庄”思想 , 极力摆脱两汉以来各种繁文缛节的束缚 ,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 追求个性自由 , 高蹈独立 。
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