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 五 )


文章图片

南京博物院藏六朝竹林七贤砖画 (注:非故宫此展展品)
七人中既有拒绝入仕的 , 有辞官归隐的 , 更有初甘贫贱而后身居高位的 , 在动荡的社会现实中经历了苦闷、徘徊 , 大多对官场采取了逃离或拒绝的态度 , 并时常用出人意表的言行 , 宣泄自己的情感 , 如蔑视礼法、嗜酒如命的刘伶;讲究服食、酷爱养生 , 临刑时从容弹奏《广陵散》的嵇康等 , 皆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
由上表可见 , 最早以“竹林七贤”为描绘对象的是顾恺之、戴逵等名家 , 这当中以顾恺之的成就最具代表性 , 张彦远作为收藏家和鉴赏家认为 , 这个时期的“高士图”创作 “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 , 对之令人终日不倦 , 凝神遐想 , 妙悟自然 , 物我两忘 , 离形去智 。 身固可使如槁木 , 心固可使如死灰 , 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 。 ……陆(探微)与张(僧繇)皆効之 , 终不及矣” 。 顾、陆、张之画迹今皆不存 , 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南京江宁地区出土的南朝时期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 以横幅逐个描绘 , 并以文字标示人物身份、品行 , 人物面相清癯 , 仪态优雅 , 并以酒具、古琴、阮琴等使其身份更易辨识 , 与史书中对七贤的记载高度契合 。 其线条纤细流畅 , 带有“高古游丝描”紧劲连绵的风格 。 不但造型、技法上都明显展现出“顾、陆”遗韵 , 在背景处理上亦未局限于竹林 , 而是以树木将人物两两隔开 , 既富于装饰感又突出了优游林下的思想内涵 。
故宫博物院藏旧传顾恺之《斫琴图》卷是在《女史箴图》和数本《洛神赋图》之外 , 保留一定顾氏绘画风貌的宋摹本 。 用长卷形式描绘文人雅士制作古琴的各种场景 。 其布局并非图文相配的“图传”样式 , 而是前后、高低错落 , 人物形象秀俊 , 线条圆润 , 唯人物面部表情略嫌呆板 , 显示出或因多次转摹之弊 。
顾恺之本人的作品受到了当时和后人的高度评价 , 皆因他具有超凡的艺术见地和成就 。 他曾作谢鲲像于岩壑之间 ,“人问所以 , 顾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 此子宜置岩壑中” 。 说明顾恺之作为知识渊博、富有才情的士人画家 , 在“以形写神”思想的指导下 , 对人物精神的把握和气质的表现 , 绝非庸庸俗手可比 。 当多数人还在追求形似的道路上逡巡摸索时 , 他已在写形之外强调对画面意境的营造 , 突出和烘托人物之神韵 , 这些无不为后世人物画树立了创作的典范 , 影响至为深远 。
2.唐、五代“高士图”的创作
隋代画家及其文献留存甚罕 , 故在“高士图”题材的创作上难循其迹 。 唐代“高士图”在题材内容上承接了魏晋传统 , 同时 , “竹林七贤”以及魏晋名士的故事仍是描绘主题 。 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曾画王羲之的形象和故事 , 阎立本、王维、孙位也都曾创作阮孚、阮籍、马融、毕卓等人故事(见下表) 。 现藏上博博物馆、传为唐末孙位的《高逸图》卷 , 与前文南京出土砖雕对照 , 可知依次描绘山涛、王戎、刘伶、阮籍 , 应为《竹林七贤图》残本 , 四组人物间以树石、芭蕉 , 既可区隔又成为人物衬景 , 较之唐代人物画的背景更趋复杂 , 而所画湖石 , 笔墨雄厚放逸 , 与文献中云孙逸长于水石、树木 , “画之逸格至孙位极矣 , 后人往往益为狂肆”的记载颇为相合 。 其人物线条勾画细巧 , 衣纹层次丰富而明晰 , 地毯及隐囊图案精致 , 赋色明艳 。 作品整体保留了唐代典雅华美之韵 , 亦兼具五代清秀工丽之格 。
身份|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