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刘先银经典点说:白天看人,晚上读书,读书之余,感恩,真正开始爱自己……( 七 )


经典|刘先银经典点说:白天看人,晚上读书,读书之余,感恩,真正开始爱自己……
文章图片
刘先银绘画作品:微妙奇丽 2016 北京
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谐 。
道德 , 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 , 没有力量就不成道德 。 道德是生命的精彩 , 生命发光的地方 , 生命动人的地方 , 让人看着很痛快 , 很舒服的地方 , 这是很明白的 。
我们的行动背后 , 都有感情与意志的存在(或者都有感情要求在内) 。 情感要求越直接 , 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细 , 越有味道 。 反过来说 , 虽然有要求 , 可是很迂缓 , 很间接 , 这样行动就没有力量 , 没有光彩 。 还有 , 情感要求虽然是直接 , 但是很粗 , 也没有味道 。
道德本身就是有趣味的 。 所以说“德者得也”;凡有道之士 , 都能有以自得——人生不能无趣味 , 没有趣味就不能活下去 。 人之趣味高下 , 即其人格之高下 , 人格高下 , 从其趣味高下之不同而出;可是 , 都同样靠趣味 , 离开趣味都不能生活 。
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 , 因为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 , 也就是人生的艺术 。 所谓生命的和谐 , 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的生命的和谐 。 所谓人生的艺术 , 就是会让生命和谐 , 会做人 , 会做得痛快漂亮 。 普通人在他生命的某一点上 , 偶尔得到和谐 , 值得大家佩服赞叹 , 不过这是从其生命之自然流露而有 , 并未在此讲求 , 所以与普通人不同 。
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的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 , 都佩服赞叹 , 从他的生命能感受到感动变化 。 他的生命无时不得到和谐 , 无时不精彩 , 也就是无时不趣味盎然 。 我们在这里可以知道 , 一个人常对自己无办法 , 与家人不调和 , 这大概就是生命的不和谐 , 道德的不够 。
道德其实只是在寻常日用中 , 能够使生命和谐 , 生命有精彩 , 生活充实有力而已 。 道德虽然有时候可以发挥为一个不平常的事;然而就是不平常的事 , 也还是平常人心里有的道理 。 道德并不以新奇为贵 , 故曰庸言庸行 。 关于《老子》第四十三章的解读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无有入无间 。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以及《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在最坚硬的东西之间奔驰 。 无形质的道,却能在间不容发的东西中穿行 。 我由此知道无为的妙用及好处 。 无言的教化,天下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无为的好处,天下能得到的更是凤毛麟角 。
道德为人生艺术
普通人对于道德容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的、格外的或较高远的 , 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 。 按道德可从两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社会学方面去说明 , 一面是从人生方面去说明 。 现在我从人生方面来说明 。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普通人对于道德的三点误会 , 由于人对道德没有认识使然;否则 , 便不会有这种误会 。 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 。 所谓生命的和谐 , 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 , 同时 , 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 。 所谓人生的和谐 。 所谓人生的艺术 , 就是会让生命和谐 , 会做人 , 做得痛快漂亮 。
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 , 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 , 就因他在这个地方 , 生命流露精彩 , 这与写字画画唱戏作诗作文等做到好处差不多 。 不过 , 在不学之人 , 其可歌可泣之事 , 从生命自然而有 , 并未于此讲求 。 然在儒家则与普通人不同 , 他注意讲求人生艺术 。 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 , 都感动佩服 , 从而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响变化 。 再来分疏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