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00后如何看待鲁迅?( 四 )
详细说来 , 在《奔月》一篇中 , “后羿”失去了传说的神秘性 , 而成了一个平庸与世俗化的人物 。 他无法满足身边人“吃香喝辣”的愿望 , 失去了自身的用武之地 , 并先后遭遇了徒弟与亲人的背叛 , 最终 , 在妻子“嫦娥”因无法忍受吃“乌鸦炸酱面”的困苦生活而奔月离开后 , 后羿也决定追随她而去 。 这一被传统正史描述为“中华脊梁”的英雄人物 , 在鲁迅笔下 , 他光辉传奇的战斗之后跟随的却是“无聊琐碎”的一生 , 并陷入了极其尴尬与无奈的境地中 。 另一方面 , 《故事新编》中的“陶潜”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孔 , 即怒目、世俗的一面 , 但这却同时反映出他的“热烈” , 因此他也有“活人的优点与缺点”——这恰恰是鲁迅所赞同与欣赏的 。 可见 , 鲁迅“古今杂糅”的写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 而文章穿插的大量现代语言与细节 , 则使“庄肃”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并存 , 使人物与情节充满张力 。
更进一步说 , 在我的眼中 , 鲁迅对近代启蒙事业具有深刻的怀疑意识 。 一方面 , 《祝福》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尽管是批判封建礼教的先驱者 , 但同样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责任 , 所以启蒙者与庸俗大众间的界限不再分明 , 前者并不处于他所批判的社会结构之外 。 另一方面 , 饱受诟病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 , 也恰恰是被压迫着他的社会结构所不断生产出的 。 因此 , 《铸剑》既是鲁迅对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先驱与被压迫者之复仇行动的赞颂 , 也是他对复仇之无效的深刻怀疑 。 但我相信 , 鲁迅最终并不承认希望之必有 , 也不承认绝望之必然 , 他认为“绝望之为虚妄 , 正与希望相同” 。 而作为复仇主体的革命者——不管是启蒙先驱还是阿Q——要做的 , 就是同时抛弃希望与绝望 , 勇敢地承担将要发生的一切 。 所以当资本与帝国主义宣称它终结了一切建立在纽带之上的文明时 , 鲁迅却要把20世纪看作是一场远征 , 而作为远征主体 , 复数的“我”将通过战斗的方式扩大为单数的“我们” 。 最终 , 革命的20世纪会试图超越资本那纯粹否定性的力量 , 以寻找一种无目的的友爱 , 与无纽带的秩序 。
文章图片
【冲突|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00后如何看待鲁迅?】《故事新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4年
小高:
我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是在小学五六年级 , 那时爸爸买的另一本《鲁迅全集》作为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 当时只觉得有些晦涩 , 还不太能看懂 。
后来我成为了一个中文系的学生 , 更是常常会与鲁迅的作品打交道 , 经历了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阅读后 , 我对鲁迅《呐喊》中的《药》印象最深刻 。 我认为 , 鲁迅对人物语言和细节的描写生动细致 , 如茶馆中人们对夏瑜的讨论不但写出了“看客”们的麻木 , 也从侧面描摹出了夏瑜的形象 。 同时 , 文中许多意象背后的隐喻也耐人寻味 , 使文本的涵义更有层次 , 如“华老栓夫妇”、“夏瑜”的“华”、“夏”合起来是华夏中国 , “药”不仅仅指文中的人血馒头 , 更指医治中国的药 。 最后 , 文章整体的寓意深刻而发人深省 , 华老栓家通过人血馒头治病的愚昧与夏瑜坟前不知是谁放的小花 , 都暗示了中国仍有未来和希望 。
棉:
我第一次接触鲁迅自然是在语文课本上 , 是小学还是初中已经记不清楚了 。 不过当时小学的新课标课外读物清单上应该是有鲁迅的《朝花夕拾》 , 学校里给学生发奖品的时候 , 比较好的奖品就是这些书 。 也正是通过这些书对鲁迅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 。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鸡毛信!他在《鸡毛信》中演张连长,《家》中饰高大老爷,老演员百年诞辰
- 语言|语感与幽默感
- 鲁迅|最美的回忆在童年
- 周作人!与鲁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岁,她为何没有成为鲁迅的恋人?
- |CBA辽粤大战爆发激烈冲突,谁之过?
- 塞萨尔·弗兰克|杭州爱乐乐团举行纪念塞萨尔?弗兰克诞辰200周年音乐会
- 那个时代&宁愿花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碗羹汤,离婚后在孤独中逝去
- 徐志摩$鲁迅作诗痛骂,冰心、钱钟书发文讽刺,民国大师为何容不下林徽因
- 母亲$鲁迅几乎从未正眼看过朱安,为何朱安孝敬婆婆到死,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