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鲁迅与厨川白村的“人的哲学”( 三 )
狂人与鲁迅的相似 , 主要集中于心理、精神和思想方面 , 是一种内在的相似 , 是“神似” 。 在这个“迫害狂”患者身上 , 融注了他最深刻、最丰富、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受 。 作为鲁迅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的外化 , 他的自由意志的艺术表现 , 他的生命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 , 狂人首先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思想性的艺术形象” , 抑或如巴赫金所说的“思想的生动形象” 。 在他身上 , 非常真实深刻地折射出了鲁迅五四时期的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 。 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 , 日本研究者丸山昇曾将《狂人日记》称为“观念小说” 。
鲁迅把自己正常的生命欲望和精神诉求 ,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承受的、感受到的所有压抑与束缚 , 以及反叛、冲决这些压抑和束缚的强烈愿望 , 全部灌注到狂人形象的思想及艺术创造之中了 。 《狂人日记》也便成了一篇喷涌着鲁迅个人浓烈的生命气息的小说 。 在沉默多年以后 , 他的情感、精神、思想和生命力 , 终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火山岩浆的出口 , 获得了一次集中而剧烈的大爆发 。
按照厨川的说法 , 文艺创作虽然是作家的“个性的表现” , 而这个性表现的欲求 , 必须深入到“更高、更大、更深的生活”中去 , 于是又“带着普遍性的普遍的生命” , 反映出“民心的归趣”和“时代精神的所在” 。 所以 , 文艺家就是把“萌发于民众的心的深处”的“情热” , 进行艺术表现的人 , 是“新时代的豫言者”“文化的先驱者” 。 《狂人日记》恰如中国文化沉沉暗夜里的第一声惊雷 , 对未来“容不得吃人”的新的历史时代做出了强有力的预言 。
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日 , 鲁迅致信许寿裳谈到《狂人日记》时曾写道:“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 此说近颇广行 。 以此读史 , 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 后以偶阅《通鉴》 , 乃悟中国人尚食人民族 , 因成此篇 。 此种发现 , 关系亦甚大 , 而知者尚寥寥也 。 ”他通过“狂人”这个具有巨大思想艺术力量的人物形象 , 采用一种疯癫的话语形式 , 以“错杂无伦次”的“荒唐之言” , 把自己读解历史的深刻洞见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 。 狂人也由此而成为他的一个精神自况性的思想替身 , 一个彻底撕掉家族制度和礼教的温情脉脉的假面 , 暴露“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真相的文学代言人 。
二
在《呐喊》中 , 鲁迅的情感、精神和思想投射得最多、最集中的人物形象 , 除了狂人 , 另一个也许就是《头发的故事》里的N先生了 。 周作人说《头发的故事》是“自叙体” , 不过不是著者的“直接自叙” , “乃是借了别一个人的嘴来说这整篇故事罢了” 。 N先生关于北京商民双十节挂旗的议论 ,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 。 早晨 , 警察到门 , 吩咐道‘挂旗!’‘是 , 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 , 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 这样一直到夜 , ——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 , 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 周作人以为这些便“都是著者自己的话”了 , “对于‘辇毂之下’的商民的有些奴气” , 鲁迅平常是极度反感的 。
文章图片
鲁迅《呐喊》 , 新潮社1923年初版本
不仅如此 。 N先生出去留学时剪掉了辫子 , 回国一到上海就买了一条假辫子 , 以及在本地中学校做监学时劝学生不剪辫子的经历 , 还有他的一些激愤的言语 , 都和鲁迅本人的若干经历及言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 鲁迅曾回忆起自己“无辫之灾”的种种具体情形 。 此外N先生如下两段议论:“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 , 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阿 , 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 , 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 , 决不肯改变一支毫毛!”几乎与鲁迅《娜拉走后怎样》中的有关话语相差无几 。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鸡毛信!他在《鸡毛信》中演张连长,《家》中饰高大老爷,老演员百年诞辰
- 语言|语感与幽默感
- 鲁迅|最美的回忆在童年
- 周作人!与鲁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岁,她为何没有成为鲁迅的恋人?
- |CBA辽粤大战爆发激烈冲突,谁之过?
- 塞萨尔·弗兰克|杭州爱乐乐团举行纪念塞萨尔?弗兰克诞辰200周年音乐会
- 那个时代&宁愿花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碗羹汤,离婚后在孤独中逝去
- 徐志摩$鲁迅作诗痛骂,冰心、钱钟书发文讽刺,民国大师为何容不下林徽因
- 母亲$鲁迅几乎从未正眼看过朱安,为何朱安孝敬婆婆到死,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