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鲁迅与厨川白村的“人的哲学”( 六 )


第一章“序”登在《晨报副刊》“开心话”栏目里 , 署名未用“鲁迅”而新起了一个“巴人” , 取下里巴人并不高雅之意 。 鲁迅说:“因为要切‘开心话’这题目 , 就胡乱加些不必要有的滑稽 , 其实在全篇里也是不相称的 。 ”之后似乎渐渐“认真起来” , 编辑也觉得不很“开心” , 所以从第二章起便移到“新文艺”栏里 。 但其后的文字恰如周作人所说 , 光是那些题目 , 如“优胜记略”“恋爱的悲剧”“从中兴到末路”“革命”“大团圆”等 , 便“很有夸大的滑稽味” , 与所写内容形成了明显的反讽关系 。
鲁迅“本意似乎想把阿Q痛骂一顿”的 , 所以这个人物身上充满了荒唐可笑的喜剧色彩 。 但由于他的身份地位与其思想观念之间存在着极大反差和尖锐矛盾 , 其喜剧性便引发出一种引人深思的苦涩沉重的意味 , 而且愈到后来愈“超过了滑稽而近于悲痛了” 。
在《阿Q正传》里鲁迅采用的 , 是“提炼精粹 , 凝为个体”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 思想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与个体形象的生动性、具体性 , 在阿Q身上是高度地融为一体的 。 “阿Q相”既是个体的 , 个性化、具象化的 , 又是抽象的 , 概括性、象征性的 。 周作人说 , 阿Q有如“一个所谓箭垛 , 好些人的事情都堆积在他身上” , “表面上是说阿Q , 可是千百士大夫的面目也在里面了” 。 他的头脑里沉淀着浓厚的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 ,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业已成了他的一种无意识本能 。 于是才会产生茅盾说的那种效果:在现社会中去实指出来办不到 , 但是总觉得阿Q这人很是面熟;以及周作人所谓阿Q这人“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感受 。
当《阿Q正传》一章一章陆续发表的时候 , 有许多人便都栗栗危惧 , 恐怕以后要骂到他的头上 。 后来收在《呐喊》里 , 也还有人问鲁迅:你实在是在骂谁和谁呢?茅盾指出:“我们不断的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 , 我们有时自己反省 , 常常疑惑自己身上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 。 ”这无疑都证明了《阿Q正传》的巨大成功及强大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 证明了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巨大概括性 , 以及这个“现代的我们的国人的魂灵”的异常真实深刻的性质 。
鲁迅曾对“将人的灵魂的深 , 显示于人”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惊人天才表示赞叹 , 并给予他“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的褒辞 。 《阿Q正传》这篇熔铸着作者强大主体精神的小说 , 对阿Q的文化心理、精神人格的把握和剖析 , 无疑是极为准确深刻而又异常精细入微的 。 这足以表明 , 成功地刻画出了阿Q这个沉默的国民魂灵 , 生动深刻地揭示出了阿Q的“人的全灵魂”“人的本质深处的全部矛盾”的鲁迅 , 当之无愧地属于世界文坛上“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 。

不少人早就发现鲁迅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人” 。 一个有力的证明便是 , 一九三六年自五月十六日起他生的那场大病 , 缠绵了三个多月 , 八月十三四日两天吐血数十口 , 体重遂下降至不足三十九公斤 。 由于日子迁延太久病象太险 , 史沫特莱请来了上海唯一的欧洲肺病专家D医生为鲁迅诊察 。 他“誉我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 , 然而也宣告了我的就要灭亡;并且说 , 倘是欧洲人 , 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 。
冲突|鲁迅诞辰一百四十年|鲁迅与厨川白村的“人的哲学”
文章图片

史沫特莱
鲁迅不仅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 而且还有超常独异的生命感觉 。 对于自己的生命力和生命存在 , 他具有格外敏锐细腻的感受和体验 。 他说过自己生长在农村 , 爱听狗子叫 , 倘或偶经生疏的村外 , 一声狂嗥 , 巨獒跃出 , “也给人一种紧张 , 如临战斗 , 非常有趣的”;“危险令人紧张 , 紧张令人觉到自己生命的力” 。 他还这样写下了自己在广州这座都市里的特殊生活感受:漫天炎热的阳光 , 时而如绳的暴雨;前面小港中是十几只疍户的船 , 一船一家 , 一家一世界 , 谈笑哭骂 , 具有大都市中的悲欢 。 也仿佛觉得不知哪里有青春的生命沦亡 , 或者正被杀戮 , 或者正在呻吟 , 或者正在“经营腐烂事业”和做这事业的材料 。 “然而我却渐渐知道这虽然沈默的都市中 , 还有我的生命存在 , 纵已节节败退 , 我实未尝沦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