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俊丨孔子的天空( 四 )


孔子设坛开讲、诲人不倦、乐此不疲 , 是想让人性回归苍生、让社会走向有序;他试图把仁义道德等元素注入人心的营养剂、品格的培养基 , 培植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他是第一位发现社会的一切不公平首先源自教育不公平的政治家 , 他的“有教无类”观念和首开私学的创举 , 以及招生不分对象、授学不问出身、学问不求一律等举措 , 表明他能因材施教、培苗助长 , 正一锄一镐地填埋人间沟壑、铲平世上坎坷;他周游列国、施爱布道 , 试图以人性的暖光缩小一切尊卑、贫富、贵贱、智愚、善恶、孝逆、雅俗造成的温差;他主张“师道尊严” , 让教师有尊严、让知识有价值 , 是想让教育受重视、受教育的人有体面的人生 。
他蹲守在黑夜的河边、迷茫的渡口 , 用思想的星光点亮文明的航标灯;他跋涉在丛林与沼泽的蛮荒之地 , 开辟蹊径 , 插上路标 , 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使命感 , 让混沌的社会、野性的群氓在朦胧的月色下走向人性的曙色 。
孔子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 如光如炬 , 亘古不泯
“天下大同”是政治理想 , 以德治国是治政方略 。 孔子是中国历史路线的初绘者、人类命运走向的指引者 。 国与国之间彼此尊重 , 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 , 和而不同 , 求同存异 , 则天下和谐、海内承平 , 这是理想世界的愿景 。 孔子是有政治抱负的文化人、有文化思想的官员 , 他创立的思想体系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 有鲜明的国家观、社会观 , 有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 , 经得起风吹雨打、天长日久;他制定的纲常伦理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 , 有广泛的民心基础、文化基础 , 是国之大者、民之本者 , 导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政治取向、思想导向、社会走向 。 孔子的“克己复礼” , 是试图复兴昔日尧舜禹、汤文武的盛世景象 , 这是中国人最早的复兴梦 。
中国古代许多帝王都是伟大的理想家 。 秦始皇嬴政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 , 能打天下、得天下 , 却不能守天下、治天下 , 根本原因在于他不善于驾驭“法治”与“德治”的双轮战车 , 他的“焚书坑儒”碾压了知识分子 , 也导致了大秦王朝的倾覆 , 二世而亡 。 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 , 葬送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
汉高祖刘邦也有远大理想 , 虽然出身低微 , 却善听擅断 , 受到儒生幕僚陆贾和叔孙通的儒化教育 , 采纳儒士们的治国之谏 , 还专程到曲阜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 ,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祭孔的皇帝 。 两个儒生 , 改变了一个皇帝 。
汉武帝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建议 , 结束了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 理论五花八门、人心四分五裂的局面 , 用儒家思想一统民心 , 缓和了阶级冲突与矛盾 , 推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 国力强劲 , 国势兴旺 。 他乘势扬鞭 , 攘夷拓土、国威彰昭 , 奠定版图、开凿西域 , 开创了西汉王朝的鼎盛期和中国封建王朝大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 他是有理想也实现了理想的帝王 , 大汉王朝赓续发展四百余年之久 , 与董仲舒倡导、历代汉王汉帝们推行儒家思想打底不无关系 , 此所谓“秦行霸道而亡 , 汉行王道而兴” 。 一个大儒 , 帮扶了一个王朝 。
孔子的理想在当时没有立即兑现 , 但开启了后世的梦想 。 秦始皇立朝以来的2000多年中 , 无论朝代如何更替 , 400多位帝王在接力描绘孔子擘画的蓝图 , 努力实现天下一统、江山永固的雄图 , 但他们的雄图是帝王的梦、权贵集团的梦、统治阶级的梦 , 不是人民的梦 , 注定要幻灭 。
孔子生在春秋、存于千秋 , 功在古代、利在万代 。 他设计的理想社会 , 不同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虚设的“理想国” , 有别于英国古代思想家莫尔虚拟的“乌托邦” , 区别于意大利古代哲学家康帕内拉虚构的“太阳城” , 也不是中国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梦中仙境、太虚幻景“桃花源” , 孔子试图在春秋社会的现实泥浆里搭建一座理想大厦 , 尽管像古希腊神话里推石上山的西绪弗斯 , 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持长矛与风车对战的堂吉诃德一样徒劳 , 但他毕竟脚踏实地、扎根实际 , 只是无力改变沉重的现实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