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烟火气升起地方 , 张永祎就希望能有文字触及 , 而烟火气又是与诗意相伴的 。 譬如《业余“红娘”》一文 , 张永祎写她的三姨 , “我要离开她家的时候 , 她忽然叫住我 , 只见她艰难地去爬楼 , 我赶忙上前扶着 。 到了楼上 , 我才明白 , 又是‘老调重弹’‘故技重演’ , 摸摸搜搜地从一堆家什中搬出一个坛子 , 将里面腌的梅干菜拿出来要给我 。 我往里面一看 , 一点都不剩了 , 空空如也 。 她知道我喜欢吃梅干菜 , 我也知道她老人家喜欢吃梅干菜 。 我执意不要 , 她却坚决不肯 。 推来推去 , 如此再三 , 最后总算达成了协议 , 我拿一点 , 她也留一点……”这样平淡无奇的细节却颇具诗意 , 不需要用什么深奥的、哲思的语言来阐述 , 就感受得到这份美好的情感 。
“有时因为身处其中往往无法感受到浓郁的诗情 , 只有站到时光的远处去观照它们 , 那种不为所见的诗情才会冉冉升起 。 同时还需要时间的沉淀 , 这样能够不断地挖掘出平平常常生活中的那种更加晶莹剔透的动人诗情 。 ”张永祎说 。
江南文化研究发端于乡情
张永祎的家乡盐城滨海是苏北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 滨海是他人生的起点 , 考上大学以后 , 他离开了家乡 。
“思家乡情是最深厚的 , 吃家乡饭是最舒服的 , 看家乡景是最惬意的 , 听家乡剧是最习惯的 , 说家乡话是最自然的 , 见家乡友是最亲切的 。 乡愁就是这些深入骨髓的韵味或者是那种叫人至死不渝的情怀 , 它们一直盘桓在我们心里 。 ”张永祎将乡情比作没有任何契约的终生约定 , 他忘不了这里的一切 , 所以他写故乡的老街 , 故乡的桥 , 写滨中的老师 , 滨海的老汽车站……
他也因家乡的焕然一新而欣喜 , 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巷 , 才是令他魂牵梦萦的 。 在《此情此景》中 , 有一篇写家乡方言的《山芋腔》 , “只要你一开口 , 乡音未改 , 泥土芬芳 , 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 ”所以当很多人说“故乡是回不去的”时候 , 张永祎说:“我能回得去 , 回得去才能写得来 。 ”
时光倒带 , 通过记忆的时光机 , 他分明又回到了当年的家乡 。 在《东坎老街 ,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中 , 他写道:“我曾经打破常规 , 利用晚上时间 , 从西街往东街走 , 逆向而行 , 如倒啖甘蔗 , 没想到还真的渐入佳境 。 抬头望见 , 一轮明月正挂在天空中 , 皎洁的月光照在长长的街道上 , 形成了一条意犹未尽的光带 , 使人浮想联翩 。 ‘月是故乡明’ , 这种美好的遇见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 。 ”他陡然发现 , “原来自己一直思念的家乡 , 就是那个还想回去的童年 。 ”
在旁人看来颇具反差的是 , 家乡在苏北的张永祎是江南文化学者 。 但细一剖析就会发现 , 江南文化研究的发端仍然是乡情 。
张永祎说 , 江南文化的本质是水乡文化 , 而他的家乡盐城滨海水资源丰富 。 “家乡有一条前河 , 一条后河 , 我外婆家就在前河的边上 , 河上船来船往 。 我家前面还有一个水塘 , 虽不大 , 但是每年荷花开得非常好 。 ”张永祎已说不清楚 , 水乡的意象何时留驻在他的心中 , 融入了他的血脉 。 直到读大学时 , 因电影《早春二月》与《小城之春》的激发 , 他醉心于江南文化研究 , 成为了江南的知音 , “江南人整天与水打交道 , 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 , 音容笑貌、为人处事、思想感情都有一种水的属性在里面 。 经过长年流水文化的淘洗和冲刷 , 便将流水的灵性积淀在大脑的组织结构之中 , 江南文化的最终成果 , 也因此变成了江南的集体人格 。 ”而张永祎的身上 , 也早已烙上江南文人化的人格特征 。
- |在职场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迷茫阶段
- 考试|江西男孩中考后躲在家不肯见人,母亲:考了254分,不想上技校
- |调整心态虽然在职场中很多事情在做事,但是不一定就一定要把时间浪费在焦虑等待上
- 奚美娟|奚美娟:我的读书生活
- 帕特里克·格里|为何蛮族入侵在中国史和欧洲史中的讲述截然不同?
- |职场中,看懂自己想要什么,不难,在哪里?
- 穿衣搭配|能力精确量化,才是在职场中走得远的保障
- 苏轼|读书|费勇:苏东坡的一生如何“自我治愈”?
- 招聘|国剧院回应“考编事件”不存在萝卜招聘,网友:小镇做题家落败?
- 绒花|他50年守护千年濒临失传非遗:绒花不败,春风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