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临淄齐故城冶铸业考古的收获与进展( 五 )


除了发现大量的冶铸遗存外 , 阚家寨遗址B区的发掘还清理了夯土建筑基址、砖瓦窑、道路及路下埋葬的婴幼儿墓等遗迹 , 并出土日用陶器、砖瓦类建筑材料等众多遗物 , 对研究当时临淄城的布局、沿革、交通、建筑、人口、丧葬及制陶等其他手工业 , 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 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数量、种类之多 , 在历史时期的城市考古中十分罕见 , 为了解和研究当时临淄城及附近地区的环境、植被以及农林、畜牧、捕捞等生业经济 , 还有城内居民和作坊中工匠的日常饮食、生活习俗及动植物资源利用等 , 提供了丰富信息 。
三、研究收获及进展
围绕出土遗存进行的各项研究工作 , 也取得重要收获和进展 。 具体而言 , 除了资料整理过程中所做的考古学的基本梳理和初步研究外 , 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出土材料特别是冶铸遗存的各种科技考古研究及模拟实验研究;二是基于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及以往研究成果的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 。
科技考古研究的内容较多 , 主要包括碳十四测年研究、人骨鉴定及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动植物遗存的鉴定与分析、土壤和砂样及其残留物的检测与分析、镜范及相关遗物的分析与研究、石质半两钱范的分析、冶铁遗物的分析、砂范的分析和研究、纺织品研究、铜釜残片分析、镜范三维建模研究 , 以及临淄地区出土铜镜标本的分析与研究等 。 此外 , 为进一步验证相关分析 , 还专门就汉代临淄镜范的制作工艺开展了多次模拟实验研究 。 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方面 , 主要对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冶铁、铸钱、铸镜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技术特点及生产经营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深入考察和讨论;就阚家寨遗址做了全面论述 , 总结其考古发现、堆积情况及年代、冶铸遗存的分布和发现等;还对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金属冶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历时性变迁等展开了综合讨论和系统阐述 。 通过以上这些研究 , 确认了相关遗存的年代和分布 , 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齐都临淄的环境和植被以及居民、工匠的生活与生产状况等 , 对东周秦汉时期齐都临淄的金属冶铸业更是有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 。 这些成果不仅将进一步推动齐故城考古 , 而且也由此深化了整个东周秦汉时期金属冶铸业的研究 。
关于历史上齐都临淄的金属冶铸业 , 根据此次“齐故城冶铸业考古”所获 , 并综合以往考古发现及研究 , 在认识上取得以下主要进展 。
(一)冶铁业
1.临淄齐故城内目前可大致确认18处铁工场遗址 , 另外还有5处遗址可能也与铁器冶铸有关 。 遗址年代基本都在战国秦汉时期 , 未见春秋以前的 。 过去关于齐都临淄和周代齐地的冶铁发生于公元前800年前后的西周晚期之说 , 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考古学证据 。
2.战国秦汉时期 , 齐都临淄的铁器工业已拥有除铁矿开采之外的炼铁、制钢、铸铁、铁器热处理加工等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 而该产业链至迟在战国晚期已经形成 , 并一直延续到汉代 。 就当时铁器工业的分布来看 , 主要见于小城、大城西北部、大城东北部、大城西南部等4个区域 。
3.战国秦汉时期齐都临淄的冶铁工场从城西十多公里远的金岭铁矿一带开采铁矿石 , 然后运到城内冶炼 。 主要采用竖式炼铁炉冶炼生铁 , 同时可能进行少量的块炼铁的冶炼 。 燃料主要为木炭 , 冶炼过程中加入少量石灰石做助熔剂 。 这一时期可通过生铁固态退火脱碳而生产出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多种含碳量不同的铸铁脱碳钢 , 汉代可能还用炒钢工艺制钢 。 当时铸铁脱碳技术广泛应用于铁器生产 , 从而生产出脱碳铸铁、韧性铸铁和熟铁及其制品等 。 铁器成型技术主要为铸造成型 , 以陶范铸造为主 。 发现的铸铁砂范虽也属于陶范铸造技术系统 , 但很特别 , 在全国为首次发现 , 反映了铸铁技术的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