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中医里很多看似神秘莫测的说法,却蕴藏着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真知灼见,比如中医里的生死决诊,让很多人感觉难以置信。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凭借脉象诊断与面色观察,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生死。那么,中医到底如何以脉断定人之生死?

【 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文章插图

一、中医以脉断定人之生死的原理:
1、原文(看不懂的朋友,可直接看“2”的译文及其含义):
①、《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面色光泽,脉息和平,是谓“得神”;形羸色败,脉逆四时,是谓“失神”。得失之间,生死系焉)。
②、《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真脏脉:脉无胃气而真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不得胃气也。
③、《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肝不弦,肾不石:张介宾曰:“但弦、但石虽为真脏,若肝无气则不弦,肾无气则不石。亦由五脏不得胃气而然,与真脏无胃气者等”)也。
④、《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得一之情:即掌握人与天地如一之理),以知死生。
⑤、《素问·玉机真脏论》: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脉从四时:王冰曰:“脉春弦、夏钩、秋浮、冬营,谓顺四时。从,顺也。),为不可治。
⑥、《素问·平人气象论》: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未有脏形:指未有本脏脉所应时出现的正常脉形。马莳曰:“逆四时者,未有正脏之脉相形,而它脏之脉反见。”),春夏而脉瘦(脉瘦:王冰曰:“脉瘦,谓沉细也。”《素问·玉机真脏论》“瘦”作“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风热而脉静……皆难治:吴崑曰:“风热之病,脉宜躁而反静。泄而脱血,脉宜虚而反实。病在中,脉宜实而反虚。病在外,脉宜浮滑而反涩坚,皆为难治。”),命曰反四时也(命曰反四时也:《新校正》云:“详‘命曰反四时也’此六字,应古错简,当去。”可参。)。



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文章插图

2、译文及其含义:
①、指的是如果病人面色光华,脉息和平,这叫得神,预后良好。否则,面色无华,脉逆四时,这叫失神,预后不良。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神的盛衰与人体脏腑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中可根据神的有无,关系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得神者,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肌肉不削,面色荣润含蓄,两目明亮有神,患病后预后较好;失神者,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形体羸瘦,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晦暗无神,患病后预后较差。
同时,还注意假神的存在,即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但突然出现看似是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是临终前的征兆。假神者,神志似清,但烦躁不安,欲活动,但不能自转,面似有华,但泛红如妆,目似有光,但虚浮暴露。
②、指的是人的生命以水谷为本,所以断绝了水谷,就要死亡。脉没有胃气,也是要死亡的。什么是无胃气,就是仅见真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