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二 )


③、指的是而没有冲和胃气的脉,这样,肝就不能叫弦脉,肾就不能叫石脉了。
壹.胃气为脉之本,“胃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不仅指其本身的受纳腐熟功能,而且还包括了脾胃功能在整个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其运化的水谷之气充养全身的生理表现。《黄帝内经》中对于有胃气之脉象有所描述:《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终始》云:“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因而,凡脉来柔和有力,来去节律规整分明,蕴含生生之机,便是有胃气之脉。
贰.真脏脉的形成机理,真脏脉即无胃气之脉。也是《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论四季五脏的死脉。五脏之真气依靠胃气的充养,也需要胃气的运载才能至手太阴肺,进而布散周身,如“春胃微弦曰平”,其中“胃”是指携带肝脏之真气的胃气,因值春季,故脉呈“微弦”。若肝脏病重,肝脏之真气则不能与之俱来,此即《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不得胃气者,肝不弦” 高世栻曰:“至春而肝不微弦,至冬而肾不微石也。”
④、指的是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时间性的, 它与脉象的变化相一致。假如脉象和四季不相适应,就可从脉象里知道病是属于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就可以推究出病人的死期。这里的微妙都在脉象上,不可不细心地体察,而体察是有一定要领的,必须从阴阳开始。
阴阳亦有端绪,它是借着五行产生的,而它的产生又是按一定的法则,即以四季的变化为其规律。看病时就要遵循着这个规律而不能偏离,将脉象与天地阴阳的变化联系起来考虑。如果真正掌握了这种联系起来看问题的诀窍,就可以预知死生了。
⑤、指的是脉象和四季相适应,是可治之证……如果脉象和四季不相适应,那就是不可治之证了。
⑥、指的是脉有逆四季的,就是当其时不出现正脏脉形,却反见它脏的脉,如春夏的脉反见瘦小,秋冬的脉反见浮大,这就叫作逆四时。风热的脉应该躁,反见沉静;泄泻脱血的病,脉应该虚,反见实脉;病在内的,脉应实而反见虚;病在外的,脉应浮滑,反见涩坚,这样,病全难治,是因为违反了正常。
诊脉时,尤其要注意诊察其脉的逆从阴阳。首先是脉象与四季阴阳的逆从。随天地阴阳的消长,正常脉象会有四季不同的变化,反之,则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其次是脉象与证候阴阳的逆从。脉象与证候的病性(表里、寒热、虚实等)一致为从,则预后较好;脉象与证候的病性相反为逆,预后不佳,如“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



黄帝内经|不传之秘,中医是如何以脉来断定人之生死的
文章插图

二、生死:
1、原文:
①、《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高世栻曰:“人一呼脉四动以上,则太过之极。脉绝不至,则不及之极。乍疏乍数,则错乱之极。故皆曰死。)。
②、《素问·脉要精微论》: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2、译文及其含义:
①、指的是若人一呼,脉的搏动在四次以上的必死。脉搏中断不复至的必死。脉搏忽慢忽快的也是死脉。
②、指的是若脉来似有似无,其去如弓弦断绝,那是必死的。数脉之极者,一呼四动以上,是阴精衰竭,阳极欲脱。脉搏节律变化亦主病,如脉律极不规整而“乍疏乍数”者,或脉律似有似无而“去如弦绝”者,是阴阳俱衰竭而败乱无主,亦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