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按照演出惯例 , 介绍剧目内容和基本信息的册页会放置在剧场门口的几案上 , 供进场前的观众翻看取阅 。 8月14日 , 在首都剧场 , 拿到六幕话剧《杜甫》演出册页的观众 , 会发现此次它不仅被做成了略显厚重的“四连章” , 甚至还添置了备注了拼音的“注释”栏 , 用以列举、解析戏文中出现的冷僻名词 。
比如 , “仕途蹭蹬”除了写明“此处指科举遭遇挫折 , 官场不得意” , 更在“蹭蹬”二字后面 , 用括号分别标识出(cèng)(dēng)的拼音 。 这 , 在北京人艺话剧过往的演出现场并不多见 , 多少显示出这部由著名编剧郭启宏执笔操刀的新编文人历史剧的看戏门槛 。 可翻翻北京人艺票务中心的公号 , 公演至本月25日的《杜甫》 , 各个档位的票子 , 早已毫无悬念地售罄 。
观众不畏难 , “苦了”做演员——熟悉郭启宏“文人三部曲”(《李白》《天之骄子》《杜甫》)的观众都对作者剧本中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不陌生 , 相较于另外两部作品 , 《杜甫》在语言雕琢上更是洋洋洒洒 , 既充满诗意又保留了古汉语的神髓 , 不少台词如同带着韵脚 , 让观众听起来得到审美享受 。 这样的台词对演员当然会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 需要演员丰富的文学积淀和对台词的把控力 。
回想2019年这出戏首度公演时 , 该戏导演、主演冯远征就曾跟媒体倒过苦水 , 就这“蹭蹬”二字 , 发出正确的读音同在舞台之上平白如话地讲说出来 , 完全是两码事 。 饶是北京人艺现任演员队队长的冯远征 , 也得凝神聚力、涵泳再三 , 方能做到脱口而出 , “才像是自己说的话 。 ”
此轮演出期间 , 坐在人艺后台排练厅的一张八仙桌(话剧《日出》的舞台道具)旁接受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提起郭启宏“怹老人家” , 冯远征先就讪讪一笑 , “接到这本子的时候 , 我还只是确定出演杜甫 。 一看剧本 , 人懵了 , 这写得也太洒脱了吧?跟电影剧本似的 , 写着写着(人物)二人一见面 , 两三句话 , 换场了 。 我跟任鸣院长聊天 , 他一句话说到点子上 , ‘随心所欲 。 郭老写这个戏的时候已经洒脱了 , 想怎么写 , 就怎么写 。 ’”
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文章图片

《杜甫》海报
郭启宏 , 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 , 兼任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 。 老爷子今年八十有一 , 在《杜甫》演出册页“编剧的话”里 , 他写道 , “本剧于本世纪初构思 , 近十年后提纲告成 , 越四年初稿甫就 , 又五年数易其稿 , 今仍有小改 。 剧作艰辛 , 或乐在其中 。 乱曰:千秋诗史杜 , 独立自苍茫 。 ”
好一个“独立自苍茫” 。 《论语·为政篇》里 , 子曰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推算下来 , 郭启宏真个动笔时恰好年过古稀 。 且看他怎么写杜甫之死?郭沫若晚年封笔之作《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指出:杜甫嗜酒和死于牛肉白酒 。 这和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杜甫“大水速至 , 涉旬不得食”……“令(聂县令)尝馈牛炙白酒 , (杜)甫饮过多 , 一夕而卒 。 ”不谋而合 , 意为吃东西导致的死亡 。 戏中如法炮制:饥肠辘辘颠沛流离的杜甫 , 最终吃肉撑死了 , 死去的杜甫灵魂出窍 , 看着自己的尸体蜷缩在地 , 自己都觉得尴尬 , “躺在地上的这个人 , 原来是我啊 。 这个人是撑死的 , 还是中毒死的?都不大体面 , 后人若写此公形状该如何落笔?”
这大概是中国舞台历史上最让人难堪的杜甫之死了 。 郭启宏显然知道观众大都听说过杜甫之死的种种“传说” , 索性让死后的“杜甫”夫子自道 。 “我要让孤独的诗圣得到他应有的一切 , 还他一个高尚且高贵的灵魂 , 否则 , 天才忧愤 , 总是民族的悲哀 。 ”“子美没有李白潇洒 , 没有高适显达 , 没有苏涣乖张 , 有的只是冷落、排斥、嘲笑 , 但他即使死后也绝对有一次机会笑傲诗的江湖!”“落个裸葬 , 赤条条来去 , 是江湖上最高的礼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