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五 )


最后的舞台呈现就成了现在这样: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都出场 , 不是先梦到你 , 再梦到他 , 一对一对地来 , 而是除了杜甫和这些人对话 , 这些人之间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好、宿怨也罢 , 他们之间也可以展开直接对话 。 除了杜甫在做梦以外 , 梦中的人物即便现实中没有交集了 , 也可以对话 。 后来 , 这一场戏恰恰让很多年轻观众都特别喜欢 , 因为一直在穿插着每个人的对话 , 而且舞台上的调度也很现代 。
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文章图片

“再演杜甫 , 会融入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下你作为导演排戏的状态?都知道三十多年前 , 在梅尔辛老师的教授下 , 你系统地接受了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学派 。
冯远征:这次排《杜甫》我没有用梅尔辛老师的那套教学方式 , 同期排练的《日出》(这出戏也是冯远征导演)用到了 , 因为后者都是年轻演员 , 在肢体上、台词上会有些问题 , 我会安排他们每天从午间十二点到两点间 , 做一些肢体包括台词发声的练习 。
澎湃新闻:举个例子?
冯远征:我们传统上都会启发演员去怎么怎么样 , 一个情绪会启发演员半天 , 但如果你是一个成熟演员的话 , 你会知道一个演员不可能在舞台现场100%地投入 , 因为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 观众的反应和反馈 , 比如一声咳嗽、一声发笑 , 你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 如果按照斯坦尼传统的完全投入式演法 , 可能在观众笑的时候 , 作为演员还会得意一下 , 但在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那个人物了 , 之所以没被观众看出来 , 是因为有自己的演技 。
格洛托夫斯基可能不会更多地强调心理提示 , 而是只要有一些简单的情绪、生理提示就可以了 , 这对于年轻演员而言 , 比如一场哭戏 , 你无需去给他铺排一大段心理过程 , 相识相恋 , 然后掰了 , 伤心流泪 , 而是给出一个类似“望梅止渴”生理的 , 本能的反应提示 , 瞬间就达到了这种效果 。 苏民老师当年跟着看格洛托夫斯基教学课的时候 , 曾经跟我说过 , 远征 , 你的表演是可以从零度一下子烧开到一百度的 , 这是斯坦尼做不到的 , 好像没有预热 , 瞬间就燃着了 。 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 , 我就用到格洛托夫斯基的东西 。
澎湃新闻:能否点评下自己在《杜甫》中的表演 , 会有那种所谓“控制下的失控”状态吗?
冯远征:这个戏好像还一直在我的控制之下(笑) 。 到我现在这个年龄段 , 在舞台上失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 表演是这样的 , 很投入或者流眼泪了什么的 , 其实这些都是在控制之下的 , 因为表演的最高境界 , 我觉得就是控制 。 对于我这样的演员来说 , 如果说在舞台上失控了 , 说明你这些年的戏白演了 。
今年我再演杜甫 , 和我在2019年出演的时候 , 肯定会有些不一样 。 因为会有新的感悟 , 不是简单地把词儿说出来 , 情绪表演出来就好了 , 这些都是在很多细节的地方 。 比如我和高适(于震饰演)的一段戏 , 吐蕃入寇 , 唐朝战败 , 高适找来让杜甫写文牍“二表” , 一篇谢表、一篇贺表 。 这次我理解就更深了一层 , 高适为什么让杜甫写?一则是杜甫确实有文采 , 另外这其实是“甩锅” , 朝廷真的降罪下来 , 可以推说是杜甫写的 。 戏里 , 两人你来我往有段对话:为什么要我(杜甫)写?我(高适)戎马倥偬 , 笔墨荒疏 。 那么战败了 , 怎么写贺表呢?不是战败 , 这是“归军”……之前舞台上我们就是对话 , 这次我加了一笔 , 哦 , (表现出)恍然大悟的动作 。 都不是大的变化或者改动 , 剧本是大家之作 , 写得太好了 , 我们在反复的研读和排练过程中 , 会融入一些新的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