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四 )


杜甫|专访|冯远征谈话剧《杜甫》:在舞台上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文章图片

“把诗句当成话来说 , 而不是当成诗来读”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此次演出册页甚至加上了“注释”一栏 , 戏中也把许多杜甫和唐人的诗作化用其中 , 这是不是对观众观戏也提出了一定的门槛?
冯远征:我们在舞台上着力打造一个诗人的世界 , 舞台下也有互动和延伸——为了给观众沉浸式的体验 , 从剧目开演前十五分钟以及幕间休息期间 , 剧场都会播放由濮哥(濮存昕)等演员朗诵的杜甫诗歌 , 为的就是能唤起观众以往的回忆 , 又能产生对舞台新的认知 , 营造好一个氛围 。
舞台上呈现的那些事 , 其实都是在演员的对话当中 , 所以我跟演员的要求就是要把这些诗句当成话来说 , 而不是当成诗来读 。 比方说两个人在见面时的一些诗句 , 就当成你好和问候来说 。 古人在说文言的时候 , 其实也是有动作性的 , 也是有对话意愿的 , 而不是我们现在单向度的诵读 。 比如观众熟悉的“三吏三别” , 我们用了白描的方式 , 去掉一切氛围的渲染 , 就在客观地讲一个残酷的现实 。 让观众去自己对世间悲苦产生认知 。
澎湃新闻:作为导演 , 能否谈谈此次舞台呈现的特质 , 我听说你甚至晚上做梦还想到灯光处理 , 连夜爬起来给灯光设计发微信调整 。
冯远征:当初接这个戏以后 , 我开始只是演杜甫 , 按部就班开始看剧本 , 后来决定让我当导演了 , 剧本就看不下去了 。 因为换了角度 , 当导演的话 , 你就会想到这个戏要如何舞台呈现的问题 。
我导戏的习惯是 , 首先不会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布景 , 如果那样就会给创作者以框架 , 我也不会去交代演员该如何去演戏 。 我觉得舞美设计也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 , 虽然是辅助戏的表演 , 也应该有相对独立的欣赏功用 。 这个戏的舞美设计是常疆老师 , 他看完剧本后出设计图 , 也做了舞台模型 , 我看完就跟他说再想一想 , 反复沟通了好几次 。 说实话挺难为常老师的 , 我们之前也合作过 , 他知道我这个“再想一想” , 是在表示不太满意(笑) 。 后来他就问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 我心里也没有一个成型的想法 , 就告诉他这次的舞美首先是中国的 , 然后是现代的 , 要做得大开大合 , 我不喜欢堆砌 , 不喜欢舞台特别满 , 堵得慌 , 我希望通透 , 演员要有充分的表演空间 。 现在的舞台效果 , 我认为是做到了这一点 。
澎湃新闻:希望舞台“通透” , 是不是和你早年在德国学习戏剧的经历有关 。
冯远征:哦 , 有一定的关系 。 如果你关注戏剧的话 , 会看到很多国外的戏剧都很简约 , 这一方面是他们的想法比较自由 , 另外就是他们的经费不足 , 外国戏剧工作者也没钱(笑) , 除了百老汇的一些商演和拉斯维加斯的那些大秀之外 , 真正的外国戏剧工作者经济上也很拮据 , 所以他们必须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呈现舞台效果 。 这反而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方向 , 很多的景看似简单 , 细一琢磨反而有余味 , 甚至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思辨性 。 类似这样的戏我看了很多 , 加上自己的舞台喜好 , 通过舞台实践慢慢地也形成了现在我的舞台认知 。
澎湃新闻:据说在演出形式上 , 你还曾经借鉴《盗梦空间》的剧作结构做了调整?
冯远征:当时郭先生写这幕戏的时候 , 是杜甫做了一个梦 。 先是梦见苏涣 , 又梦见李白、高适和严武 , 在拍戏过程中 , 我觉得这段在表现的时候 , 观众老是看两个人戏 , 舞台形式有些单一 , 表现力就薄了 。 后来有一天 , 我在家里突发奇想 , 既然这是一个梦 , 何不按照电影《盗梦空间》的结构 , 做成一个“梦中梦”的形式?后来就跟郭老商量 , 人物和台词都不变 , 只是顺序和对话的形式调整下 , 他说你们随便(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