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文化纵横|白居易诗中的“瑟瑟”,到底是何意( 三 )


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瑟瑟”又该怎么看呢?如果将“瑟瑟”理解为“碧绿色”,那整个诗句也只是“红绿搭配”的静景,缺乏灵动之气。《暮江吟》的下半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古代农历的“九月初三”,一般就是今天的十月份了,从时令上说是秋天了——秋天秋风凉,凉风吹拂过江面,这是白居易用“瑟瑟”的原因。因此,整个诗句这样理解或更为妥当: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被阳光和晚霞照到的一半江水是红色的,没有被阳光和晚霞照到的一半江水,还能看到被秋风吹拂后的颤动水波。秋日江面产生的“瑟瑟”波纹,是寒风所致,有一种萧条的冷感,与阳光和晚霞在水面形成的“红色暖色调”,仍然是一种对比。
【 暮江吟!文化纵横|白居易诗中的“瑟瑟”,到底是何意】“瑟瑟”指“寒风吹过水面后的波纹颤动”,还有一个证据,就是和白居易“同朝”的诗人,也同义使用“瑟瑟”一词。比如,唐代司空图《漫书》:到还僧院心期在,瑟瑟澄鲜百丈潭;唐代韦庄《乞彩笺歌》: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唐代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这些诗中的“瑟瑟”,都是“寒风吹过水面后的波纹颤动”之义,也符合今天《现代汉语词典》对“瑟瑟”词义的界定。
“瑟瑟”被解释为“碧绿色”,据说最早来自明代杨慎。杨慎所著《升庵集》中有一句:“瑟瑟本是宝名,其色碧”。但杨慎出生时,白居易已经去世642年,在白居易并无解释的情况下,后人有什么理由能猜定白居易所写的“瑟瑟”就是指“宝石的颜色”呢?如今,“瑟瑟”解释为“碧绿色”没有为《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至少说明这种解释是存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