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现实应用与生命体验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 各得其养以成”
——《荀子·天论》
《荀子·天论》:“列星随旋 , 日月递炤 , 四时代御 , 阴阳大化 , 风雨博施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 各得其养以成 , 不见其事 , 而见其功 , 夫是之谓神 。 ”
星辰周转 , 日月交替 , 春夏秋冬更迭 , 风调雨顺广布 , 天地阴阳化育万物 , 万物各自得到和气而生 , 各自得到滋养而成 。 我们看不到大自然是怎么运化的 , 但是却能看到大自然孕育出来的万物 ,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 , 儒家的代表人物 , 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 他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 后来受楚春申君之用 , 为兰陵令 。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 , 主张“礼法并施” ,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 重视学习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 。 荀子的伟大之处 , 在于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 ,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 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 成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 各得其养以成”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和”是我们的宇宙观 , 它来自于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 , 从而成为价值追求 。 “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尚中贵和”等 , 成为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文明理念 , 进而上升到和谐社会的价值维度 。 “养”的作用在于成物 , 让天地间萌生出来的万物能够得到滋养以顺利成长成材 。 这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 , 万物是共同存在于一个大自然的共同体当中的 , 都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 。 所以《荀子·富国》中提出了“万物同宇而异体”的思想 。
《孟子》中有一篇记载了孟子跟梁惠王的一段对话:“不违农时 , 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 材木不可胜用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养生丧死无憾 , 王道之始也 。 ”孟子告诉梁惠王 , 只要不违背农时 , 粮食就吃不完 , 砍伐林木有定时 , 木材就用不尽 , 这样就能保证百姓养生送死 。 让老百姓做到养生送死 , 就是王道的开始 。
中国古代就有较发达的农业文明 , 建立在这种文明之上产生的朴素的生态思想 , 一直贯穿始终 , 体现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宇宙的价值追求 。
到了1840年代 ,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 , 就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这段话 , 明确告诉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把握自然 , 而不是一味地破坏与索取 。
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诠释人与自然关系 ,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 。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 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 比如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 这样的道理也一步步在实践中成为现实 , 在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 , 可以看到一片片沙柳、柠条牢牢拴住黄沙的脚步 , 一座座沙丘有的止步不前 , 有的变矮变小 , 有的彻底消失 , 这正是中国通过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为世界提供的防沙治沙中国方案 。 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绿进沙退” 。 为此 , 国际社会纷纷点赞:“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 。 而这 , 仅仅是我们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 扬州$杜牧最经典的一首诗, 也是我读过形容女子最美的一首诗!
- 酒楼!南宋落魄书生在酒楼题了首打油诗,没想到成为经典之作,口口相传
- 史致俨$考官一上联“闲看门中月”,9岁神童一下联,经典至极!
- 纪伯伦$人生必须读10句经典名言,非常深刻,比鸡汤文好多了
- 张无忌@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连自己也无法超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 合作&校地合作引智赋能 打造“生态白山”名片
- 美好时光#世人皆知“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其实后面的两句也很经典
- 艺术|为时代留下艺术经典
- |斩获茅奖入选“企鹅经典”,开启谍战文学风潮 《暗算》已经火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