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刘先银经典点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现实应用与生命体验( 五 )


1.敬畏之心 , 对中国文化生出敬畏之心 , 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
2.信任情感 , 信任情感的建立是接收《道德经》及传统文化信息的前提;
3.诚心以学 , 读懂、学会、能用;
4.融入生命 ,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 , 只完成了学习的过程 , 还要真正将道德经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 , 成为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 , 自觉地体现落实在思想上 , 实践中 。 其次 , 反者道之动与自我生命状态的改造;其三 , 自性圆满与超越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与人 ,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人的自身的关系 。 这些关系都是《道德经》的应用的起点 , 用《道德经》的意境、语境 , 就是《道德经》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体悟 , 如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诚信 , 诚心为起点 , 感悟《道德经》的博大精深、自然主义思想脉络 , 实际上就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思想的核心观照道家的自然思想的灵魂 。 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人为的敬畏之心、信任情感、诚心以学、诚信以学 , 如何转化为道家的“用其光 , 复归其明”自然的袭常的因果关系?
微明 , 自然的联锁关系? 袭明 , 自然的内外关系? 弘道积德空中论坛53讲 , 赵建永的“道法自然的智慧人生”从普遍和谐观—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 , 梁漱溟的人的幸福的三大问题 , 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这三种不同的文化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的自然主义精神 , 继而开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人与人的和谐” , “人自我身心的和谐” , 时空交错 。 直播第7讲罗志欣的《道德经》的生活应用 。
重点关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 《道德经》的语境中的真理玄同;
逻辑道纪;总第46讲 , 陈永佳的“论道家饮食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研究了《道德经》的博大精深的途径 , 规律玄德;方法微明 。
中国人有个观念 , 一个读书人什么事都要了解 , 否则便认为是耻辱 , 所谓“一事不知 , 儒者之耻” 。 所以 , 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 天下事要无所不知 , 不但要上知天文 , 下知地理 , 还要中通人事 , 乃至万物的物理都要清楚 。 等到一旦出来有所作为 , 有所作事 , 便可以道济天下 。 这个道就是成功的贡献 , 有动力、有方法 , 它能够救济“天下” 。 讲中国字的来源 , “魂”字是“云”字旁边一个“鬼” 。 鬼是阴面 , 看不见的;神是阳面 , 看得见的 。 严格研究这两个字 , 鬼与神 , 都与土地有关系 , 与“田”有关系 。 “鬼”是田字向地面下走的 , 头上加一根头发一样的毛毛代表 , 这是鬼 。 “神”的右边中间是个田字 , 左边是“示” , 属于上天的 , 田字上下通变成了“申”了 , 和起来叫做“神” 。 一个田字代表土地 , 出了一点头叫“由” , 就是萌芽 , 由来 , 就是田上长个东西了 , 光向上长叫做“由”;上下通叫做“申” , 是伸出来 , 四方八面通;旁边再加个示 , 上天所表示的 , 叫做神 。
《道德经》的语境 。 圣人善于救人(用人) , 所以没有被放弃的人 , 善于救物(用物) , 所以没有被丢弃的物品 。 袭明的核心精神是善于用人 , 让人去到最适合的地方 , 发挥最大的效用 , 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 “同声相应 , 同气相求 。 ”“与凤凰同飞 , 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 , 必是猛兽 。 ”从修行和修整开始 , 守着日子的俗常 , 游荡在生活的品质之中 , 成为能够入画的人或风景 。 这其中有着让人神往和散发光亮的气息 , 这些都是坚持的力量 , 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和长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