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我在中国访古迹,跨山越海只为看到你最古老的样子( 九 )


“入洞前门 , 门南向 , 其穴高三尺五寸 , 阔二尺 , 仅容伛偻入 。 下丈许 , 中平 , 而石柱四环如一室 , 旁多纤穴 , 容光外烁 , 宿火种于中 。 爇炬由西北隙下 , 则窅然深陷 , 此乃洞之由明而暗处也 。 下处悬梯三十级 , 其底开夹而北 , 仰眺高峻 。 梯之下有小穴伏壁根 。 土人云:‘透而南出 , 亦有明室一围 , 南向 。 ’则前门之下层 , 当悬栈之下者也 。 由夹北入 , 路西有穴平坠如井 , 其深不测 。 又入其西壁下 , 有洼穴斜倾西坠 。 土人云:‘深入下通水穴 , 可以取水 。 ’然流沙圮泻 。 不能着足也 。 ”
中国的旅行文学走到这一步 , 几乎已经抵达了它可以抵达的极限地带 。 但在徐霞客身后三百年后 , 一位名叫杨钟健的旅行者 , 在他的游记《西北的剖面》中 , 却以如此笔法描述自己在山西大同附近发现的一座古代火山口:
“残缺的火山 , 星散在灰白的大地以上 , 深黑色熔岩到处还可以看到 , 火山弹也还找到几个……这些就地质讲来 , 不过还是很新的事 , 然而拿人类的标尺去比 , 就是很古很古的了 。 当这火山爆发的时候 , 真正的人类 , 或者还没有 , 即有 , 还是很简单而原始 。 戴上地球史的眼镜去看人类历史 , 真好像夏天在北方式的大厕所中看那悠游于粪浆中的蛆虫一样 。 ”
这种以地球以及人类文明作为量度所撰写的游记 , 显然是中国先前历代游记作者所无法想象的 。 他们无法超越自身的感受 , 以一种专业的理性去想象一个更大、更高的维度 。 哪怕是像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也只能从亘古永恒的悬想中回归自身 。 中国的旅行文学要想再进行突破 , 需要来自外力的一臂之力 。
尽管这外力的介入 , 并非一厢情愿 。
04
过客匆匆
“被这经久不息的佛教信仰标志所包围 , 我想我应告诉王道士 , 我如何沿着玄奘的足迹从印度走了一万英里 , 翻阅荒凉的山峦与大漠 , 如何在这一朝圣途中不管有多么艰难地去寻找现在的遗址 , 即玄奘曾虔诚地参观并加以描述的那些圣地 。 ”
这个风尘满面的英国人用眼睛盯着面前这个身材矮小的中国道士 , 听着翻译将他所说的话 , 一字一句地转达给他 , 他看到道士那“腼腆而不安”的眼睛中“浮现出一丝兴趣” , 他知道自己的计谋得逞了 。 因为他在来到这里不久之后 , 就注意到玄奘这个名字 , 在王道士的心中有着何等重要的分量 , 他发现这位道士不惮资财请画师画了关于玄奘师徒取经的整幅壁画:“这些壁画表现了这位伟大的朝圣者冒险活动中的典型场面 , 那些奇异的传说使中国民间信仰的玄奘竟成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吹牛大王 。 ……在一幅画里 , 这位令人崇敬的朝圣者被一个妖魔抓到了云里 , 而这个妖魔之后又成了他忠实的同伴 。 在另一幅画里 , 一条凶猛的恶龙竟吞下了他的马又吐了出来 。 ”但这位英国人最感兴趣的 , 还是“画中的玄奘站在激流的岸边 , 他身边的坐骑驮着一大捆经卷” 。 这些经卷正是他垂涎已久的猎物 。
山越|我在中国访古迹,跨山越海只为看到你最古老的样子
本文图片

斯坦因与他的探险队员们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一处沙丘上的合影
1907年3月 , 英国人斯坦因抵达敦煌 , 在莫高窟的一座残破的洞窟中 , 他与看守这里的道士王园箓做了一笔堪称20世纪最大的投机买卖 , 他自称是玄奘的外国信徒 , 用花言巧语从王园箓手中获得了24箱文书宝藏 。 在他的探险笔记中 , 他直言不讳地描述自己是如何劝诱王道士交出这些珍贵经卷文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