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什么是道德?李泽厚的伦理学讨论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当地时间11月2日7时逝世 , 享年91周岁 。 2014年5月9日至27日 , 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以“什么是道德”为主题的伦理学讨论班 。 5月21日 , 李泽厚与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郁振华举行题为“何谓哲学”的学术对谈(讲坛) 。 5月27日 , 李泽厚与杨国荣围绕“道德、伦理与哲学”进行学术对话 。
四次讨论班讲课场场爆满 , 气氛热烈 , 主会场座无虚席并同时增设两个分会场 , 视频同步传送 , 所有听课者身份、地域不限 , 只须事先细读指定书目 , 便可平等、自由地参与讨论;两次哲学对谈以当今哲学界绝无仅有的豪华阵容 , 吸睛无数 , 对谈现场一席难求 , 哲学大家围绕“什么是哲学” , 围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 唇枪舌战 , 激烈交锋 , 以哲学家特有的方式呈现了哲学无可比拟的魅力 。 本文特别选择了关于道德的探讨部分 , 其中所讨论的备受争议的电车难题成为区分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分水岭 。 是否选择杀一个人救五个人?功利主义认为可以 , 因为推杀一个人救了五个人 。 自由主义认为不可以 , 因为推人就是杀人 , 侵犯了个人 。 那么 , 从这个例子中 , 我们可不可能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
以下内容选自《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 较原文有删节修改 ,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伦理学|什么是道德?李泽厚的伦理学讨论
文章图片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 李泽厚 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 。
李泽厚:现在西方伦理学中有三大派别:一个是自由主义的 , 以康德为代表的义务论;一个是功利主义或者叫效用主义;一个是所谓的美德伦理学 , 现在很流行 。 假设我们中国现在要走一条新路的话 , 是一条什么路?我已经讲了五分钟废话了 , 爱惜时间 , 我就转入正题 , 我这本书《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 原来是准备这次讨论会以后再写的 。 没想到 , 一写起来 , “下笔不能自休” , 也是坏毛病吧 , 有朋友拿去 , 就发表了 。 这本书我带的是香港版 。 香港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把“正义”都改成“公正”了 , justice , 原来都是用的“正义” 。 因为罗尔斯那本书翻译成“正义论” , 大家都知道 , 这好像成为习惯的译法了 。 但是后来我觉得还是要改成“公正” 。 现在第一个问题 , 我为什么要改?随便说 , 说错了也没关系 。 还有 , 对不起 , 有时候我要剥夺主持人的主持权 。
justice:译为“公正”还是“正义”?
同学1:为什么翻译成“公正”而不是“正义” , 我觉得因为“义”带有天理和义理的意思 。 如果译成公正 , 就把它理解成是通过大家的协商达成一种共识 , 如果译成正义 , 就带有一种天理 , 理义 。 要预设一个理 。
李泽厚:我很欣赏也很欢迎这样简明扼要的解答 。 那你赞成不赞成?
同学1:我是比较赞成的 , 因为我不相信有一个天理 。
李泽厚:还有没有反对意见?都赞成吗?想一想 , 还有什么不同 。
同学2:我认为正义带有情的一面 , 所以它属于宗教性道德 , 属于善;而公正关涉权利 , 是公共性的东西 。 李先生一直强调的是公共理性大于私人理性 , 社会性道德大于宗教性道德 。 桑德尔举例说火车撞五个人和撞一个人有区别 , 如果撞了五个人 , 那么他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 应该受到惩罚 。 但是 , 从个人的、从情的角度来说 , 比如 , 要撞死的那个人是我的爱人 , 我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 , 那是情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