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李泽厚生前最后访谈,他向读者说:谢谢!( 五 )


推荐人之一顾明栋认为布尔迪厄“主要用的是社会学、经济学的方法 , 强调审美的阶级性、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作用” , 而李泽厚“主要用的是人类学和历史心理学的方法 , 探讨‘人类如何可能’和‘人的审美意识如何可能’等问题 , 得出的是文化积淀的理论” 。
最后的结果是 , 布尔迪厄的文章落选 , 李泽厚《美学四讲》第八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入选这部最权威的文论选集 , 李泽厚的名字与两千五百年间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内的148个名字放在了一起 , 他是其中惟一的中国学者 。
李泽厚|李泽厚生前最后访谈,他向读者说:谢谢!
本文图片
1985年 , 钱学森(中)与李泽厚夫妇在北京和平里九区1号
知行
刘悦笛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与李泽厚一致 。 李泽厚奉行知识人古老的准则——知行合一 。 “他最赞同的是梁漱溟 , 梁漱溟是知行合一的 。 ”
在刘悦笛看来 , 如果一个儒者只是在书斋中做思想分析 , 与王阳明那种行走天下的人 , 和朱熹那种到处普及他思想的人 , 是不一样的 。 “我觉得李泽厚了不起的地方 , 就在于他和现实的契合 。 ”
从50年代到现在 , 李泽厚思考过每一个时间点上出现的问题 。 “他并没有偏离主流 , ”刘悦笛说 , “他晚期的思想更是中国可以提供给世界的思想 , 尤其是情本体思想 。 情本体并不是唯情主义 , 一切以情为高 , 不是唯情是举 , 而是情理合一 。 情本体讲的是以理性为主导 , 其实讲的是中国人的情理结构 。 就像中国人现在办事 , 讲的还是合情合理 。 ”
刘悦笛和李泽厚在伦理学上有许多探讨 。 他们的谈话整理成了《伦理学杂谈》 。 对谈文字中 , 李泽厚一直表现出他的理性 。 但在最后 , 说到历史和人生时 , 李泽厚变得深情起来 。 他说 , “佛知空而执空 , 道知空而戏空 , 儒知空却执有 , 一无所靠而奋力自强 。 深知人生的荒凉、虚幻、谬误却珍惜此生 , 投入世界 , 让情感本体使虚无消失 , 所以虽心空万物却执着顽强 , 洒脱空灵却进退有度 。 修身齐家 , 正心诚意 , 努力取得超越时间的心灵境界——这是否就是‘孔颜乐处’?”
“他讲历史的悲欢离合的时候 , 经常感叹宇宙的无限 , 人生的无常 。 我们的对话如果荟萃为一本书 , 他说题目就叫《论命运》 。 他觉得哲学就是应该研究人类命运 。 他讲这些的时候 , 其实是讲集体无意识的东西 , 不是个人的小悲小喜 。 他一直讲要从大我到小我 , 他的感叹有深邃的历史感 , 这是一般人很难企及的 。 他讲人类理性神秘的时候 , 一般人很难理解 。 理性怎么能神秘呢?可是宇宙为什么就在那里?这就是一种形而上学 , 但却是审美形而上学 , 而不是道德形而上学 。 ”刘悦笛说 。
最近关于李泽厚著作权的问题 , 忽然成为一个新闻话题 。 刘悦笛介入其中 , 帮李泽厚发声明 。 最后 , 李泽厚中止了继续诉诸法律行为 。 “他遵循情理结构去做事 , 把握这个‘度’ , 讲这个‘理’ , 最后还有‘情’ , ”刘悦笛补充说 , “在版权这件事上 , 他的‘情’多了一些 。 ”
李泽厚重情 。 在向我论证这个观点的时候 , 刘悦笛举出的一个例子是一部电视剧 , 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 “他身上有中国古典的东西——义 。 我们都喜欢看一个电视剧《新世界》 , 孙红雷演的 , 其中的那种兄弟义气 , 如今是难以看到了 。 ”
情义的一面还体现在他和女性的关系 。 “他年谱里的记载非常有趣 , 某年回国 , 会会朋友 , 特别是女朋友们 。 ”刘悦笛笑了 , “年谱里有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 非常生动 。 ”